第06版: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社会氛围
岱岳区3个村庄成功入选 第3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夯实服务技能 展现行业风采
因为一湖水 爱上一座城
践行社会公益责任 共圆困境儿童之梦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平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带来发展新气象
因为一湖水 爱上一座城

■景色怡人的东平风光。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李虎

漫步滨湖湿地,与青头潜鸭来一场温馨约会;夜宿塘坊新宿,在“文艺范”的民宿和乡土气的农家菜馆间自由穿行;来一场东平湖“健步走”,在“网红路”上放空身心……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让东平县展现出更为动人的一面,也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因为一湖水、爱上一座城”。

全时全域玩转东平

随着一束束铁花升空、漫天飞舞,围观的青年情侣们大声喊出自己爱的誓言。来水浒影视城的年轻游客们非常喜欢打铁花,在如此浪漫的场景下、在铁花飞舞中表白,是非常难忘的回忆。而在塘坊民宿旁,篝火热烈、音乐不停,五彩的灯光勾勒出绚烂的夜晚。东平旅游的夜晚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这正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带给东平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东平县以旧县省级民宿集聚区创建为契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加快该县民宿产业及文旅新业态发展。然尔谷生态农业、特色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乡村人才培养等项目,一期浮粮店项目已完工80%;二期王古店片区项目规划已完成,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水浒影视城对古建筑全面维修,添置家具、牌匾、布幌等道具陈设,沉浸式体验感更强。塘坊新宿轰趴馆、户外自拍馆、霍比特小屋群,一系列新奇的项目业态满足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昆山景区新增滑草、魔幻森林、空中飞人等儿童娱乐项目,让小朋友流连忘返。

东平县按照多元化、复合型、全域化的要求,全方位规划、多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推动旅游全县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旅游业空间布局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景区、城区和乡村等旅游功能区共融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

顺应潮流常变常新

东平县紧跟潮流点亮“夜经济”,为旅游行业带来了人气。顺应潮流、常变常新,让秀美的山水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可谓助力东平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一大秘诀。东平县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推动县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旅游+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农事体验、采摘赏花、生态休闲旅游;“旅游+文化”,发挥东平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优势,助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体育”,以马拉松、徒步、骑行、钓鱼为主体,打响环东平湖体育赛事品牌;“旅游+研学”,把景区变成研学基地,打造研学旅游目的地;“旅游+康养”,强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策划、实施一批大健康旅游项目。

东平县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潮流,变观光游为度假休闲游,不断丰富产品内涵,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接轨“Z世代”的消费需求。对知名文化品牌“百姓大舞台·我是大明星”进行提档升级,不设任何门槛,无论是谁都可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搭建起“零门槛”的百姓舞台,形成全民大联欢。让公益电影放映队变成宣传队、服务队、拉家常队,将过去“等观众来看电影”变成“请观众看电影”,评价标准从“场次完成率”变成群众“观看的人次”和脸上的“微笑指数”。“用场所换服务”,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免费进驻公共场馆,着力解决公共场馆“有场地缺老师”问题。总结东原书房的运营经验,通过授牌、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各种方式,把社会培训机构纳入公益培训队伍。

文化总是在传承创新中流转。东平县作为文化大县、文物大县,在文化遗产保安全、抓项目、搞开发上力求创新突破。根据用地预审前置、并联审批的要求,东平县积极配合大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审批工作。完成济菏高速扩建涉及东平故城审批项目、旧县三矿区灰岩矿整合项目、陇西——山东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新湖镇98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稻香街东延工程、国土空间规划高范村地块开发等项目的用地预审工作。持续依托陈列展览资源,延伸博物馆文化触角,开展“故土遗韵——东平古代文物标本展”,搭建东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示平台,呈现并讲好东平故事;定期组织宣教活动,国际博物馆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均开展相应宣教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宣传单、媒体、公众号等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向公众展示东平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在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文言物语》《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二十四节气(青少年版)》《东平成语典故》等线上科普栏目,招募10名中、小学生成立“东平博物馆国学小主播”团队,诵读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并在微信公众号播出;积极整合馆藏文物资源,注重展览的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兼顾不同参观受众,在传统节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社会教育功能,举办“童心向党、逐梦成长”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建好“三个圈”实现长效发展

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风光秀美,吸引了众多游客青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东平县着力积极应对、创新举措。

“今年疫情确实对文旅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新形势,我们着力构建‘三个圈’体系,即建立产品圈、打造生态圈、用活朋友圈,实现长效发展。”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华介绍。

近日,东平湖生态旅游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生态旅游区创建单位名单。此次创建活动,全省16市共34家单位入选,泰安市有3家单位入选。东平湖生态旅游区入选创建名单,标志着东平县文旅产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将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东平县正逐步形成丰富、完整的北方水乡全域旅游发展产品圈,让游客逐步从城市走向乡村、从局域迈向全域,让游客在东平体验花香、菜香、酒香,还要见到湖泊、听到乡音、吃到湖鲜,全方位、多维度体验东平悠久的历史、人文、风情,改变了以往门票为主导的经营模式。

打造安全的文旅产业生态圈,东平县迅速建立安全、规范的疫情防控制度并扎实落地,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力度,排查文旅企业安全隐患,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规范整治。

为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需求,东平县强力推进全媒体矩阵传播,突出品牌抓宣传,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促推广。借势“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山东手造、乡村好时节”品牌推介活动,讲好东平故事、东平湖故事。今年上半年,东平县对外推送东平文旅图文视频信息2000余条。借助省级平台,东平文旅产品走出山东,在呼和浩特、广州、澳门,甚至意大利,“生态东平湖、文旅康养地”品牌形象和宣传片都在广泛传播。近期,东平县还拿出奖金10万元,面向全国征集文旅logo和广告语,将进一步提升东平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