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4日讯(通讯员 李平阳 张子涵)一直以来,岱岳区聚焦安全生产监管“点多、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围绕突破“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式粗放、重点不够鲜明”等因素桎梏,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分类分级监管,精准高效控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岱岳区按照全区119个行业分类,将高危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危险作业量大、人多的企业以及其他风险点较多的企业,确定为Ⅰ类重点监管,其他确定为Ⅱ类常规监管。同时对两类企业分别进行诊断检查,综合评估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投入、工艺和设备安全运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状况,从好到差统一判定为“A、B、C、D”4个等级。按照企业标准,差异化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目前,全区已完成企业精准统计起底,划分Ⅰ类、Ⅱ类企业分类,建立基础信息库。组织监管企业开展全面诊断和分类分级,建立“一企一档”电子台账,实施清单化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完成后,作为对企业要素供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连续定为高等级、示范作用明显的企业,可通过复产复工优先审核、降低安责险费率等措施予以激励。对连续定为低等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通过分类分级差异化、精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监管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泰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