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东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一一五师在东平
难忘那段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一五师在东平

 

□中共东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1939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代师长陈光带领下进驻东平县。3月20日,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在常庄召开了地方和部队党的活动分子大会。这次会议是把泰西地区的抗日斗争推向高潮的一次强有力的动员会议,为泰西各县人民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

第一一五师、第六支队、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负责同志,部队营以上干部,地方县委及部分区委的负责人参加了地方和部队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会上,罗荣桓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指出,要坚持贯彻全民抗战的指导方针,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提出建党、建军、建政和建立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任务,特别提出建设泰肥、平阿、大峰山三大抗日根据地的要求。最后,号召泰西地区的党、政、军、民团结起来,同全国人民一道,坚决彻底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

为开展东汶地区的工作,东进支队派出主力一部,在第六八六团参谋长彭雄率领下,深入东汶边界地带,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3月,该部协同第六支队一团,对驻扎东平五区后围村的敌据点展开了军事与政治攻势,终使伪军1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获长短枪60余支。16日,兖州、宁阳、汶上、肥城、东平等县日伪军1000余人到东平“扫荡”。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北华率部在香山布防,阻击来犯之敌,进行反“扫荡”。在万籁俱寂的旷野里,战士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坚守阵地。17日,战斗打响,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打退敌人一次次轮番进攻。陈光及时率部增援,亲临指挥,经两个小时激战,将敌军击溃,毙日伪军30余人,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此次战斗,我军13名战士光荣牺牲。香山之战,扬我军威,不仅坚定了东平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也鼓舞了泰西地区人民的斗志,将这一带的抗日运动推向高潮。22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驻在五区郑海的东进支队一部及第六支队一团,在彭雄和一团团长陈伯衡率领下,经过5小时激战,将配有精锐武器的东平县城日伪军击溃,日军小队长龙田被击毙。陈伯衡同志壮烈牺牲。

东进支队与鲁西区党委举行了庆祝胜利大会。会场设在常庄,参加会议的有常庄、徐坦、尹山庄、林马庄、肖庄、山神庙、麻子峪、王埠、东屯、南屯、苍邱、鄣城、夏谢等村的干部群众1万余人。东进支队和第六支队的指战员、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县委部分干部参加了大会。会场摆着两门大炮和许多轻重机枪,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锣鼓声、口号声、歌声响成一片。与会干部群众看到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增强了打败日本侵略军的信心和力量。

刘海涛主持大会。他总结了香山战斗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阐述了这一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他说,东进支队进入泰西以来取得的一个个胜利,说明日本侵略者虽然武器装备精良,但只要我们英勇善战、勇于拼搏,就一定能战胜它。他特别指出,只要实现了全民抗战,日本侵略军便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必定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陈光为郑海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陈伯衡同志致悼词,全体与会人员向烈士默哀致敬。随后,罗荣桓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阐述了发动全民抗战的指导方针,指出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贡献,广大人民群众应当被紧急动员起来,投入抗日战争中。他的讲话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4月间,为进一步开展东汶地区的工作,尽快建立地方政权,师部决定以两个连队组成东汶支队,在保卫部长石新安率领下,深入该地区活动,同时配合地方党组织,组成东汶办事处,石新安兼任主任,东平县委派共产党员孙亚城任秘书,着重加强东平东部、汶上北部地区抗日工作的领导。东进支队还派出民运干部万丹如、田荷英、侯敦、朱黎、徐杰、王一芝、彭涛、吴亚楠、肖斌、魏华等同志分赴东平县的三、四、五区,深入农村指导帮助工作。

东进支队连战皆胜,声威大振。5月,日军从济南、泰安、兖州、东阿、汶上等地调集5000余人及伪军一部,分9路“扫荡”泰肥山区根据地,企图消灭第一一五师主力和泰西党政军领导机关。11日凌晨,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欠第三营)、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部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等党政机关共3000余人,被敌包围于陆房一带纵横不足10公里的地区内。陈光命令部队迅速抢占陆房村周围制高点,凭险据守。当夜,敌收缩兵力监视被围八路军部队的行动,陈光指挥各部队及党政机关分路突围,各部顽强反击,至12日凌晨,各部队及党政机关均从敌军间隙中跳出包围圈,在东平县四区无盐村会师。

1939年8月,为贯彻党中央、北方局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第一一五师与鲁西区党委在东平八区杨堤口村附近的东平湖岸召开二、七地委联席会议。会议由区党委书记张霖之主持,罗荣桓参加会议并作了讲话,重点阐述了鲁西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指出,平原上没有山,没有海,但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可以成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人山人海,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只要坚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认真改造地形,就能创建平原游击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争。

鲁西,是指津浦路以西的山东西部地区,物产丰富,是华北地区与华中地区联结的纽带,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鲁西平原上村庄稠密,人口集中,多数大村庄建有抵御外患的围墙,但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道会门组织也凭此自立山头,私拉武装,与我抗日政府、八路军对峙。日本侵略军在伪军的配合下,经常使用骑兵、汽车、坦克对大平原地区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

鲁西区党委、鲁西行署、独立旅党委认为,要坚持平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就必须开展破路、挖沟、破围寨的工作,改造平原地形、创造平原作战的新战场。

鲁西区党委和独立旅党委责成独立旅参谋长何德全兼任鲁西区破路、破围寨委员会主任,并设置专门机构,选派骨干力量参加这项工作。同时,党政军各级机关也都成立了破路、破围寨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破路、破围寨的意义,解除群众思想顾虑。

在破路、破围寨工作的关键时刻,何德全和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曾思玉在东平县戴庙镇的一个学校里召集鲁西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以及部分区长、村长召开会议,进行思想发动。

会后几天内,破路挖沟、破寨工作便在全区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至12底,东平县西部地区除敌人据点外,能走汽车和大车的路,都改造成了8尺宽、4尺深的“抗日沟”。部分大村镇的围寨被破除。这对于我部队反“扫荡”,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本版文图摘自《东进抗日铸辉煌——纪念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暨陆房战斗70周年》一书

□通讯员韩庆伟提供资料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田鑫、刘小东整理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