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留住“乡土”添实业 不让“肥水”空流失
8月起环山路老君堂路路口 由西向北禁止左转
2022年全市残疾人 中式面点培训班成功举办
我市推进市场及周边 专项整治工作
关注心理健康 拥抱阳光人生
设置法治工作室 为群众纾难解困
生态好,候鸟变“留鸟”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助力工业经济增长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 营造和谐优美环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东平湖安家落户
生态好,候鸟变“留鸟”

■青头潜鸭在东平湖中戏水。通讯员供图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

7月的东平湖,水草丰茂,碧波荡漾。“看,那边成群的就是青头潜鸭。”沿着东平湖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负责人陈昌伦手指的方向,只见一群青头白肚的鸟儿聚集在一起,或低头觅食,或嬉戏游弋。

夏季,本该北迁的青头潜鸭却在东平湖里安了家。“最近,我们首次拍摄到青头潜鸭幼鸟,这一发现证实青头潜鸭已在东平湖繁衍生息。因为有好生态,这些候鸟变成了‘留鸟’。”陈昌伦说。

青头潜鸭种群数量稀少,全球不过5000多只,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其对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今年3月,仅在东平湖监测发现的青头潜鸭就达1600余只。7月,观测站工作人员首次监测到青头潜鸭在东平湖自然繁殖成功,再次说明东平湖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青头潜鸭栖息地。

陈昌伦是一位资深爱鸟人士,从最初的爱鸟、拍鸟,到现如今的护鸟,几年时间里,他逐渐将爱好变为一种责任。“在不断的拍摄过程中,我对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浓,今年,我们还承担起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的任务。”

5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在东平湖建立了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加大了东平湖野生动物救护及栖息地保护工作。观测站兼具查、护、管、育4项功能,为青头潜鸭在东平湖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障。

“红外线照相机能够很好地捕捉鸟类觅食情况和行动轨迹,我们在6月中旬开始在栖息地安装,对青头潜鸭进行24小时监测拍摄。”观测站组建后,陈昌伦与爱鸟人士一起,联合曲阜师范大学青头潜鸭监测与研究中心,利用红外线照相机、望远镜等设备对青头潜鸭潜在繁殖种群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令人惊喜的是,7月初,观测站成员观测到第一个青头潜鸭家庭:一共7只。这一发现让他们瞬间兴奋起来。“自从发现了第一窝,同事们早上4点半就起来巡湖,一直到傍晚,就这样观察了20多天。”陈昌伦说,目前,已确认至少14个青头潜鸭家庭繁殖成功,98只不同周龄的幼鸟在成鸟陪伴下觅食十分活跃,在此度夏的青头潜鸭种群数量已超过346只。

从1600多只青头潜鸭亮相,到346只青头潜鸭安家落户、繁衍栖息,生动反映出东平湖湿地功能的有效改善。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在东平县委、县政府的有效管护下,全面拆除12.6万亩网箱网围,彻底取缔沿湖餐船、砂场、“三无”船只,建设环湖生态隔离带74公里,湖域面貌焕然一新,湖水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同时,东平县连续多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今年投放鲢鱼、草鱼和河蟹等优质鱼蟹苗种1600多万尾,实现了“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的目的,也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灰头绿啄木鸟、领嘴雀鹎、三道鹛……随着湖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东平湖成了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像青头潜鸭一样的珍稀鸟类在东平湖安家落户。东平湖自然保护区现有植物资源679种、野生动物7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