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与风能、锂电储能、盐穴储能等,一同构建起多能互补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看势头:双轮驱动、技改扩规——
做大做强产业链
在泰山区泰开精密铸造公司的展示车间,新能源汽车水冷机壳一字排开,在灯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该设备由泰开精密铸造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散热好、环保节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新能源大巴车、物流车、重卡、矿卡等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泰开精密铸造公司也主动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技改拓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产品占公司业务的65%。
坚持培植壮大本土企业、大力招引外来企业双轮驱动,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核心动力源泉。在观摩项目中,有17个属于技改扩规优存量,19个属于招大引强扩增量。上半年,全市共签约项目172个,总投资740.6亿元,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达49.4%。
今年6月份,总投资80亿元的肥城市石横特钢1780绿色智能热连轧板卷生产线项目建设竣工,将原有高炉及其装置顺利改造,同时,新建年产240万吨热轧精品钢卷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引进运用日本最新一代板带钢热连轧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工艺数学模型技术的国际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线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融合”,同时,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工艺流程5G智能控制,成为全省首个钢铁5G数字工厂。其产品也凭借强度高、韧性好等优良性能,填补了省内热轧板卷市场空白,实现了企业从单一传统建筑用钢向现代装配式建筑高品质用钢转型,提高了企业行业竞争力。
在新泰市,长通600万芯公里光缆智造项目通过资源换产业,推进光棒、光纤、光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已成为华北地区唯一一家“棒纤缆”一体化完整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居全省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了争先进位。
看未来:立足优势资源互补——
“种子项目”厚积薄发
向外汲取滋养,向内激发活力,是项目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和支撑。此次项目观摩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不少项目质量高、前景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项目深度剖析自身优势不足,做好资源互补这篇大文章。
东平县大清河畔的空气带着一丝丝湿润。不远处的兖矿泰安港新能源数字陆港产业园项目建设基地,机械声轰鸣、人声鼎沸,一片施工繁忙景象。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兖矿泰安港新能源数字陆港产业园项目采用“数字化+绿色化”模式,充分利用地理位置、水陆交通条件优势,目标打造百万吨煤炭储配分级精选生产基地,实现资源整合利用。该基地建成后,将具备物流配送、应急储备、配煤加工、煤炭交易四大功能,年转运量可达1620万吨,集散疏运能力居全省内河港口前列,同时,可实现高速公路、瓦日铁路、京杭运河无缝连接,畅通市内外物流大循环,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铁路路基和前沿码头桩基工程已完成60%,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税收3亿元,带动就业1200人。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肥城市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深化光伏产业与农、林、牧、渔业复合发展,弥补自身缺陷不足,通过安装光伏组件42万块,对5200亩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和资源循环利用,替代标煤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发电3亿度,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该项目作为全省重大项目,还将协同赫里欧新能源(肥城)公司推广延伸BIPV光伏板产业链条,强强联合打造并网样板,最终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配套有保障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这是新型工业化建设以来最亮眼的成绩单,更是我市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泰安始终在稳扎稳打的步伐中总结成效,在高瞻远瞩中展望未来。新时代的号角已迎着春风吹响,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旌旗在艳阳中高扬,泰安将以一鼓作气、勤勉奋发的作风和勇气,持续谋划好发展新蓝图,在时代浪潮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