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贾峰)新泰市新汶街道现有输变电、智能制造、合成生物三大成熟产业链,拥有各级各类企业1328家,规模以上企业66家。该街道党工委立足街道实际,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在党建“三力”上下功夫,推动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走出党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突出党建引领力。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党委指导下,新汶街道从“组织架构——专班队伍——指导团队”三级逐层递进,确保党建引领覆盖广、路子对、方法实。健全组织堡垒,按照“以点串线、连线成片、联片成区”的创建思路,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联盟建在链上,把涉企人员力量聚在链上;配强专班队伍,成立产业链推进工作专班,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组织、经贸、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同时,新汶街道联合司法所、国土所、市场监管所等派驻机构,组建产业链智囊团,党工委班子成员牵头,定期召开“问诊”会议,针对企业发展难题,及时送上“解困良方”;选优指导团队,选派36名机关党员干部为党建指导员,组建“企业发展服务队”,18名科级干部担任联络员,每人联系一家或多家链内企业。截至目前,新汶街道已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60余件,助推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水平同步升级。
强化党建服务力。新汶街道聚焦人才、项目两大关键,以“店小二”身份兜底需求,进一步在党建服务上做文章。优环境打造“聚宝盆”,搭建“企业——人才”信息桥梁,引进企业青年人才73人,投资500余万元建成“青年科技队”现代农业产业实践基地,吸引800余名青年人才创业研学。同时,该街道狠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要素保障,实施7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建专家人才生活配套基地和新汶街道中心小学,打造“云黄黑寺”乡村振兴示范区,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壮优势引得“凤来栖”,坚持把精准招商作为“优结构、促转型、提质效”的牛鼻子,党工委班子成员到企业调研,瞄准三大优势产业链的空白点和转型点,创新“鱼骨”招引法,即根据“链主”企业需求,瞄准重点企业进行招商,今年已完成签约项目7个,在谈项目12个;强服务争做“店小二”,创新“三个第一时间”工作法,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对于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协调服务;对于承诺企业的办理事项,第一时间兑现落实;对于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第一时间从严查处。该工作法使党员干部从旁观者换位到当事人,从局外人转变到局中人,个个争当服务标兵。
发挥党建凝聚力。新汶街道凝聚1+1>2的发展合力,通过党建联盟促“各自为营”变“抱团取暖”,轮岗锻炼促“单一型”变“多面手”,先锋培育促“潜能”变“显能”。党建连线协同作战,按照“一链一策一联盟”模式,成立三大产业链党建联盟,由链上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会长,骨干企业负责人任副会长,其他链上企业担任成员单位,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打破企业就党建讲党建原有模式,让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组织搭台“沙场点兵”,实施骨干人才多岗锻炼工程,通过关键岗位提升练、不同岗位交流练、拓展岗位强化练,让骨干人才在“一线练兵场”强素质、学业务、长才干,成为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领域的行家里手,已先后组织120余人进行轮岗锻炼;党员先锋对号入座,实施“双向培养”计划,将党员培养成骨干,将骨干培养成党员,2021年,共发展非公企业14名骨干力量成为党员,设立党员“三区五岗”,通过“双定”明责任,“双促”抓落实,“双考”定奖惩,年终评选优秀党员,并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员工争做先锋,激发员工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