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6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胡冰凝)今天上午,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全市法院院长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将以智慧法院4.0版上线运行为契机,认真组织培训,强化常用民事案由要素式审判系统、精准化案例规则库等新增模块应用,认真落实“单套制”归档工作要求,加大系统应用督导考核力度,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应用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利用司法数字化、智能化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将以智慧法院4.0版上线运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智慧法院建设应用的认识,认真组织好培训,强化常用民事案由要素式审判系统、精准化案例规则库等新增模块应用,认真落实“单套制”归档工作要求,加大系统应用督导考核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人民法院是讲政治的审判机关,亦是讲法治的政治机关。无论何时,都要坚决站稳政治立场,牢牢坚守人民情怀。下一步,全市法院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建院意识,把牢政治方向,抓好政治生态建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把选人用人关,努力打造“三清五好”法院政治生态;继续强化主题主线意识,把迎接护航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下半年工作的主题主线,树牢底线思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定期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一直以来,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全面履职尽责,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今年,全市法院进一步强化中心大局意识,积极调研“链主”企业等企业的司法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加大司法服务力度,服务保障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进一步发挥行政争议审前和解制度的作用,化解行政争议,助力法治泰安、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意识,深入组织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巩固拓展解决执行难成果,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落实推动工作全面提质增效35项措施,健全完善“速裁+快审+精审”有序衔接机制,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扎实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采取措施着力推进提升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等弱势指标,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执法办案任务。
自身正才能自身硬。多年来,全市法院为打造“铁一般”过硬政法队伍不懈努力。为不断夯实队伍思想之基,筑牢政治忠诚之魂,市法院将继续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认真总结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法院工作人员与律师不正当交往问题专项整治、驻点审务督察等工作的经验,推进司法巡查、审务督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司法作风,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努力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真满意的法院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