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乔冉 通讯员 杨民伟)一直以来,新泰市放城镇各村围绕该镇党委提出的“一村一品”工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公开亮诺、观摩比诺、打分评诺”活动中,各显其能、亮点纷呈。
“头雁”领航大显身手。丁家庄村没有建设用地,无法引进项目,难以提高村集体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前往掌平洼村、百合园等地请教,带领该村“两委”干部入户与党员群众探讨方案,最终“瞅准”了低洼坑,决定用该村3个“坑”做文章。商量好坑怎么填、怎么用后,该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争取“第一书记”和派驻单位的帮助,把臭水坑改造成了孝善广场;把烈士陵园铺砖、栽树、立碑,打造成该镇红色教育基地;利用低洼地新建了石榴加工贮存车间,填满了集体经济薄弱的“穷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余元,该村党支部书记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填坑”书记。
党员联户瞄准民意。太平村是一个小山村,党支部将党员全部安排联户包户。在集体经济增收方面,该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4天时间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40余条;疫情防控方面,联户党员时时与在外人员保持联系,“五包一”包保党员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去米、面、油和蔬菜。该村党支部书记多次与老党员、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开门第一事”先修路,通水改水一并办,先后修整该村2条主干道共计4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400米、污水管道1100米。在此过程中,累计收到党员群众主动捐款6.85万元。
真情服务凝聚民心。菅家峪村地处一隅,大型货车无法进村,运输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该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扶持政策,打通、硬化了村南400米的对外连接道路,用努力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天黑了,村里都是老人,出门很不方便”,阚家庄村党支部关注到这一问题后,党支部书记亲自动手,沿路整修、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0余盏。西石井村党支部聚焦儿童上学问题,主动修复了通往东石井村幼儿园的道路坑洼地面。
今后,放城镇将继续发挥好“头雁”引航作用,带领党员主动作为、群众积极参与,用党风带动村风、用党风温暖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