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已近10年无新增,大量高新技术“种子企业”亟待资本市场培育。有鉴于此,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从挂牌前培育,到企业挂牌、上市(IPO)、迁址、再融资、基金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每个环节都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4月28日上午,全市企业上市挂牌动员会议召开,会议宣读了《关于表彰奖励上市挂牌企业的决定》和上市“种子企业”名单,对符合条件的上市挂牌企业进行奖励,对认定的“种子企业”授牌。
市委、市政府兑现承诺,落实奖励政策,无疑打响了新型工业化政策落实的“头一炮”,为政策带动更大发展开了先河。
从“纸上”到“账上”,政策落实带来的是对工业发展实打实的推动力量。2021年以来,我市共兑现落实国家、省、市涉及工业发展扶持资金近10亿元。
在兑现落实情况方面,“普通本科生来就业我们可每月给予500元生活补贴,连续享受最长36个月”“我们县有众多优秀企业,其中,绿色工厂5家、瞪羚企业10家”“来我们这里创业的大学生可以申请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5月25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抢人大战”在泰山学院拉开帷幕。这是我市落实《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的通知》,举行“才聚泰安·链通未来”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人才赋能活动的场景之一。
我市面向13个产业链中的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人才、用工需求征集,集中发布青年人才、技能人才、普通用工方面的相关信息,共756家企业提供人才、用工岗位2377个,需求16720人。围绕“441X”现代产业新格局,我市落实政策,建立常态化人才招引交流互动机制,全方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就业政策的落实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握指成拳 汇流成河
加快构建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1+N”政策体系
打好政策“组合拳”。我市以实现“441X”产业体系提质增效、规上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双倍增”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同时,我市督促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出台了一批招商引资、技改扩规、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企业上市等新政策,推动形成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系统性功能,培育更强发展动能。
下一步,我市将建立“两库两清”单一体系,建立普惠性政策库和靶向性政策库,形成政策需求清单和政策兑现落实清单,健全政策制定落实督导工作机制,力求在政策制定、推进、创新上求得新突破,在兑现落实政策、资金、项目上求得新飞越,全力以赴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提升政策知晓率,组织惠企政策部门采取现场培训、线上教学、送课上门等方式,加深企业对惠企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全政策;依托工信部门打造“政企直通车”,推动政策服务由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变,由线下多头跑向线上不见面转变,对不同企业精准推送个性化政策套餐,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不断提升政策知晓率。精准制定靶向政策,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优化政策制度供给,研究制定一批“靶向政策”,对覆盖范围广、投资规模大、引领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园区、企业、平台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新政策能否更好地落地落实关系到政策的公信力,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关系到新型工业化的顺利进展。我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政策工作在每一项工作中下实功夫、抓实项目、做实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收获看得见的实效,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