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数字经济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实施黄河国家战略要坚守底线达到高线
发挥特色优势 创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泰安样板
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数字经济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黄河流域建设数字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完善黄河流域在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基础性设施体系,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发展,赋予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新路径。

主持人:如何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能力建设?

嘉宾:数字经济要想得到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建设是最基础的保障。首先要扩大黄河流域全线的网络普及率,确保网络服务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匹配。特别是对于黄河流域农村和贫困地区要做好网络覆盖,减少城乡信息差异,确保数字经济全方位发展。其次,要对黄河流域传统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转型。一方面大力扶植AI、物联网等互联网应用,通过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加速实体经济优化与转型。另一方面,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交通、电网、物流等平台,通过智能供给和资源以及废弃物的控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确保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促进。

主持人:怎样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嘉宾:面对黄河流域城市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必须转变粗放、传统的经济增长形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是优先投资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对技术开发项目的培育。不断探索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等组织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次是加强数字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应加强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重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动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学科建设,积极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数字经济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扩大数字经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普及和推广教育。

主持人:如何实施产业优化整合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嘉宾: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黄河流域各省市应根据各自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分工,在国家黄河治理顶层政策框架下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实施政策,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河滩资源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推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合理利用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将其与黄河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开发休闲养老、文体旅产业、特色农业等完善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通过产业优化寻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黄河沿岸整体安全,为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主持人:如何强化区域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

嘉宾: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路径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因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跨区域协同治理。一是上游地区主要承担水资源涵养生态功能,要从源头上建立与水资源支撑条件相适应的产业布局,严格控制资源能源开发范围和强度。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提高水资源管理、调度的信息化水平。二是中游地区要以水土保持与污染治理为核心任务,以自然恢复为重点,一方面要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高效节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推进水土保持;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下游地区属于经济活动的高强度区,要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渗透融合,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格局。

主持人:怎么样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与数字化治理模式?

嘉宾:黄河流域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并探索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科学决策、协同治理和优化服务。一是各地区应注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府治理创新实践,积极构建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的数字化政府运行模式。通过积极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政务能力。二是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抓手,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突破。打造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构建流程持续优化、数据无缝流动、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协同联动体系,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和跨部门的无缝协同,进而提高政府的整体运行效率。三是深化政务业务和网络信息深度融合。各级地方政府应加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其在健康医疗、河流治理、减灾防灾等多方面应用,有效帮助政府部门实现风险预警、智慧警务、远程监控等多方面功能服务,显著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主持人:本期编辑

嘉宾: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 张晓丽 戴博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