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泰山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着力解决企业揪心事烦心事
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营造比学赶超浓厚学习氛围
创新治水新模式
登高望远勇争先 锤炼党性强作风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点燃社区治理“强引擎”
构建区域化“两新”组织党建新格局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财源街道“小和”穿针、服务引线
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泰山区财源街道辖内29个社区,企事业单位4954个,小微企业林立,劳动人事争议案多量大。多年来,财源街道积极探索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律,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小和”工作室,“小和”穿针,服务引线,切实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21年,该街道人社所先后获得“泰安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市人社系统优秀窗口”“全市标准化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等荣誉称号。

三位一体

构建劳动人事调解服务体系

财源街道做好体制搭建,牵动服务优化,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企业”3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形成街道“小和”调解室、社区调解工作站、万达商圈调解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劳动人事调解服务体系。

“小和”调解促和谐。“小和”工作室取“和谐”“和为贵”之意。专人负责泰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热线劳动纠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办理。2021年,该街道“小和”工作室处理调解案件2422件,成功调解1938件,结案率80.02%;办理国务院平台案件462件;办理泰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热线1932条,其中,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579条,涉及农民工700余人,共追缴工资700余万元。

社区调解探新路。在“小和”调解的指导下,东七里社区调解工作站紧紧围绕农民工需求、维权、劳动争议调解等,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不断探索建立农民工管理服务新模式,形成了《泰山区财源街道东七里社区“四个三”模式打造农民工社会融入新样板》的经验做法。东七里社区还通过不断优化提升人社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聚、稳、留”模式,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更好、更快融入城市。

企业调解送服务。为给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该街道成立万达商圈党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人民调解”效应,在调解中心设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和“小和”调解工作,2021年,处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热线585件,让调解的窗口前移了、距离缩短了、办事便捷了,极大地方便了周围的商户、企业,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群众的楼底下、家门口、心坎上。

齐抓共管

共建联动“大调解”服务机制

好体制还需好机制来执行。财源街道组织协调人社、信访、司法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联动“大调解”服务机制。聘请律师作为专职调解顾问,为街道、社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执行,及时开展排查、化解、回访、分析、预防等工作,将各类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落实重点监控。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根治欠薪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该街道依据掌握的情况,把容易产生拖欠行为的行业、区域纳入专项检查重点,特别是建筑领域实行动态监控。该街道人社所、城建办、综治办、信访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先后走访中南建工财源门、财源居项目等11个工地,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有效处理农民工来访、来电咨询,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办、解决。

推动网上调解。该街道在面对面现场调解、电话“背对背”调解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服务平台,推动网上调解。把在线调解服务平台二维码,发送至企业微信群、“财源政企通”,申请人通过微信扫码可直接进入调解平台,经实名认证后即可在线完成申请、上传证据材料,该街道调解平台专人对争议双方进行线上或线下调解。2021年,该街道调解平台网上成功调解15件。

构建网格化管理。该街道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人社、综治、信访、司法、人民调解、援助律师、社区网格员按季度进行排查走访。实行“访、宣、查、帮”四位一体走访模式,即在走访企业的同时,将宣传资料送达企业手中,检查企业的劳动合同、医保、工伤、社保建立情况,帮助企业完善用工手续等。2021年,现场解决各类矛盾56件,督促企业补签劳动合同165份,追缴企业社保欠款近50万元,预防了劳动纠纷的发生。

接下来,财源街道继续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为抓手,聚焦聚力“小和”调解这个突破口,以“小和”穿针,服务引线,织密劳动争议调解网络,畅通联系好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助力民生服务。

□通讯员 赵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