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期编辑
嘉宾:泰山区委党校 李仁山 毛苏苏 尹伟华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泰安是一方红色热土、一座英雄之城,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传承发展红色基因提供了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守红色基因的价值追求,力求开辟出富有泰安特色的红色基因传承发展路径。
主持人:构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规划,守好“红色根脉”,我们要做哪些工作?
嘉宾:摸清泰安市红色资源底数。实行红色文化资源定期排查制度,完善红色资源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实物和电子档案,形成市、县、镇三级开放协同、共建共享、差异存储、运行高效的红色资源数据库,为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红色基因传承发展奠定基础。
修缮保护重点红色旧(遗)址。根据《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统筹做好见证泰安革命历史的旧(遗)址、著名事件发生地、重要会议召开地、重要人物的故居(旧居)等红色资源的保护,重视代表性遗址保护开发,对尚未设立纪念碑(馆)的遗址遗迹,统一设置永久性保护标识,备案建档。
建设红色资源重点保护开发区域。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应综合考虑思想内涵、历史意义、价值定位等因素,将全市范围内一些分散的遗址遗迹串联并联起来进行重点保护开发,做好红色资源重点保护区与区域城乡规划以及交通、环保、旅游、文物、文化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完善好革命文物展示、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和商业环境优化,使红色历史风貌和文化生态得到较好保护。
主持人:该怎么开展红色文化系统研究,精心讲好“红色故事”?
嘉宾:积极整合红色文化研究资源。立足泰安市独特红色文化资源,围绕重大课题、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确定一批重点课题,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诠释泰安市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深刻内涵、主要特色、历史地位、现实意义、传承途径等,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深入挖掘本地红色精神内涵。重点深化党领导泰安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斗历史的研究,八路军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成长壮大历史的研究,泰安各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历史的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宝贵经验和红色精神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把蕴含其中的信仰、宗旨、品格、作风挖掘出来、生动展示出来。
深化拓展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根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把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弘扬红色文化,纳入市文化建设规划、党建规划中进行综合研究部署,坚持把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集中培训重点内容,让泰安红色文化成为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主阵地。
主持人:如何聚力红色产业品牌建设,有效激活“红色经济”?
嘉宾:加快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结合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特色品牌建设,对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地、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地、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等重点旅游线路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根据不同主题、不同群体,开发设计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线路带动景区的红色旅游整体架构,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热度和质效。
打造红色文艺文创佳作。加强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依托泰安市丰富的红色革命史、红色名人、红色文学作品等,开发红色故事、红色影视作品、红色舞台剧、红色专题音乐会、红色艺术课堂、红色动漫等,创造多维度红色文艺文创产品,使红色文艺文创精品激活更多红色文化资源,给人们以情感滋养、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强化“红+N”新业态产品开发力度。紧扣“红色文化”主题,有机融合泰安的地理环境、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与新型工业化建设、绿色农业、城市文化名片建设、乡村振兴、康养产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运作,盘活资源利用效益。
主持人:要在哪些方面加大红色宣传教育力度,奋力吹响“红色号角”?
嘉宾: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整合“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抓好策划、采写、编辑、分发、反馈等各个环节,把握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关键节点,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热点,及时报道党史理论研究、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等方面的新动态、新事件、新成果,努力将单一媒体的竞争力转变为多媒体的竞争优势。
促进数字化赋能红色基因宣介。积极借助数字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通过创建红色文化线上体验馆、虚拟展览馆等,将泰安本地宝贵的红色资源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的融合传播,让泰安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联起来”“智起来”“活起来”。
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旅游文化建设等把纪念馆、革命遗址和烈士陵园等散落的红色资源用党性教育串联起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打造成为面向党政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革命纪念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因地制宜对重点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合理改造,擦亮红色教育基地品牌,让红色基因在泰安大地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