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群众“菜篮子”里的重要产品之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春节过后,我市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最新调研结果显示,截至3月下旬,受春节后猪肉消费需求疲软、生猪市场供应充足及生猪出栏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面临成本上涨和亏损出售双重压力。近期,猪肉价格略有回升,但我市猪肉价格整体仍然在低价位徘徊。
◆春节过后我市猪肉价格连续下跌
“最近猪肉价格马上和菜价一样了,买这么大一块还不到50元,比前段时间实惠多了。”近日,在泰山大街西段一家生鲜超市,市民贾女士提着刚买的猪肉和同伴讨论着。记者看到,在超市里,猪肉价格多数集中在每公斤20元左右,个别种类活动价格更是降到每公斤16元左右。
为了解春节后猪肉价格下跌原因及下一步价格走势,近期,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选取我市3家农贸市场、4家生鲜商超和3家大型生产养殖企业进行重点调研。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日常监测及调研数据显示,我市猪肉价格从今年2月份开始连续下跌,跌幅已近20%。1月、2月我市猪肉均价分别为29.56元/公斤、27.11元/公斤;截至3月下旬,我市猪肉均价降至23.78元/公斤,环比下降12.3%。从1月至3月份数据看,猪后腿肉价格降幅最大,平均价格由1月份的29.78元/公斤降至3月下旬的23.56元/公斤,降幅为20.9%。
此外,数据显示,2021年泰安生猪市场供应由偏紧转向宽松,生猪出栏价格整体下降,10月降至全年最低点11.4元/公斤。今年以来,生猪出栏价格继续呈下跌态势。截至今年3月下旬,生猪出栏价格已下跌至约11.8元/公斤,同比下降约55.4%,较去年12月下降约28.5%。调研中有养殖大户介绍,如今的生猪已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按斤计算的话,生猪价格已步入“五元时代”。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了解到,在猪肉产业链中,生猪供给端最为脆弱,供给方议价能力最低。据养殖大户反映,今年以来,生猪出栏价格持续走低,豆粕、麸皮、玉米等饲料价格却一路高升,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约6%,生猪销量持续低迷,养殖户面临成本上涨和亏损出售双重压力。
◆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缓解
纵观猪肉价格下降的原因,市场供需不平衡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调研数据显示,自2019年猪肉价格开始上涨,高位运行持续到2021年年初,在此期间猪肉供不应求,受政策红利和养猪高利润刺激,生猪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产能得到较大提升,散户补栏积极性增强,生猪生产得到极大恢复,存栏量不断增加。从我市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年末,泰安生猪存栏106.70万头,同比增长9.2%,比2020年年初增长超过50%。2021年,泰安生猪累计出栏150.17万头,肉产量12.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6%、21.2%。对此,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相关负责人预测,随着2021年生猪产能的持续释放,今年上半年我市猪肉市场供应会非常充足。
市场供应量充足,但市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却在减少。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相关负责人分析,按照惯例,消费者在春节前囤肉过年情绪较高,多数人家中储备大量肉制品及冻货,消耗需要周期,春节过后猪肉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需求较节前相对减少,市场总体购买力较前期下降。特别是进入3月,随着天气转暖,猪肉消费需求逐渐减弱,市场利好支撑有限,消费端对猪价支撑力度较弱,猪肉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猪肉总体价格持续下跌。
“3月底,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囤肉情绪高涨,猪肉价格略有回升,但由于生猪存栏量较大,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缓解,后市猪肉价格整体仍将处于低位震荡状况。”该负责人分析,从长远来看,随着储备肉收储工作的展开,加之存栏量的不断消耗,预计在供需双方不断博弈下,猪肉价格在下半年或将走高,回到合理区间。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文洁 通讯员 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