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程帅
近日,公安部发布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公安部第163号令),并将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在保持对酒后驾驶、交通肇事致人伤亡后逃逸、使用伪造变造牌证等严重妨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高压态势的前提下,根据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影响的程度,对交通违法记分做了调整。(据每日新闻报)
交通执法正在与时俱进
记分规则调整后,即有“减法”,也有“加法”。“减法”涉及的处罚条款包括:压线扣3分变为扣1分,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扣12分变为扣9分,未粘贴检验合格标志扣3分变为不扣分,体现了交通执法的人性化和与时俱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加法”的处罚条款上,驾车接打手持电话,由原来的扣2分变为扣3分。从统计数据来看,接打手机等不良驾驶习惯使驾驶员注意力减少37%,不利于驾车行驶和观察道路,削弱了驾驶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极易引发事故。
治理勿止于提高扣分标准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018年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交通事故发生多出于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和驾驶中使用手机3个原因,诉讼至法院的交通事故中,超过一成案件是因开车玩手机导致。这说明,分心驾驶与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一样,存在安全危害。所以,有必要提高对此类行为的扣分标准,增加违法成本。从新版管理办法来看,处罚条款中没有纳入刷视频、看微信、查导航等看手机、玩手机的行为,力度还不够。
治理分心驾驶勿止于提高扣分标准。一方面,要提高行为违法的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执法的可操作性。除了交警日常执勤与监控抓拍,还需要进行专项整治,最终达到行为养成的目的。
治理分心驾驶要严而又细
现在,“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成为驾驶者的行动共识,原因在于执法严格、惩罚力度大。同理,治理分心驾驶亦是如此,若治理分心驾驶像治理酒驾那样加大惩罚力度,相信没有人会轻易在驾车时玩手机。在美国50个州中有14个州已立法禁止司机开车时发短信,宾夕法尼亚州则把开车玩手机定义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每次罚款120美元。
惩治分心驾驶除了提高违法成本,织密法律栅栏也很有必要,细化区分什么是分心驾驶,会进一步提升道路安全水平。治理分心驾驶,在严格的同时也要细致,先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改良,做到刚性约束,再通过引导驾驶员消弭不良驾驶习惯,整个交通环境才会有大的改观。
热动:
澎湃新闻:分心驾驶不只是指开车时使用手机,还有赶时间、开情绪车,驾车时交谈、吃东西、抽烟、听音乐、思考问题、东张西望等。我们开车时不经意间的一个视线转移或短暂的思绪纷飞,很可能就会成为造成一次交通事故的原因。
南都评论:客观而言,分心驾驶与酒驾的危害程度、故意程度都有一定的区别,而且酒驾入刑后,酒驾犯罪迅速攀上刑事犯罪的榜首,还引起了刑罚过重的争议。因此,惩罚措施和力度不宜简单仿效。
新安晚报:沉疴下猛药。尤其在车辆呈现爆炸性增长态势、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愈来愈多的背景下,唯有重拳出击,才能让广大驾驶员由分心驾驶转向专心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