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16日讯(通讯员 杨琼)大地刚刚脱去冬装,一年一度的农业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走进石横镇南大留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喜气洋洋地忙着春耕春种,盼望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望着春耕的肥沃土地,很难让人将其与大片荒地联系在一起……
“这里十年前还是一片矿区塌陷地,看着从小生活的地方因为改造、搬迁一片狼藉,激起了我的乡土情结和二次创业的情怀。”石横镇汇鑫源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再贺说。2013年,在石横镇农机部门和南大留村“两委”的支持下,赵再贺联合5位农民成立了石横镇汇鑫源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后,通过土地深翻捡石、秸秆还田等措施,把贫瘠地改变成了现在的吨粮田。合作社通过多年的发展,现社员已达112人,入社机具达105台套。
昔日塌陷地,今变吨粮田。汇鑫源合作社通过对旧村及周边1500亩废墟塌陷地进行土地培优,在流转土地上实施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耕(深松)、玉米铁茬机播、小麦免耕播种等全程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把亩年产量不过300公斤的旧村址塌陷地改造成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高产良田。
粮食丰产了,晾晒成困难。为解决晾晒难题,在农机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汇鑫源农机合作社投资65万元新上一套日生产能力90吨粮食的烘干生产线,不但解决了合作社自身的粮食晾晒问题,还能为周边种粮的合作社、大户提供服务。
为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汇鑫源农机合作社把粮食生产和养殖有机结合起来,以畜禽粪便为养料、以粮食秸秆为饲料,既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又提升了养殖水平,形成了种、养、加工相结合绿色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年节约化肥80吨,有机肥替代率50%以上,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通过积极探索农机服务新途径,发挥农机服务新优势,促进农机服务新发展,汇鑫源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促进村集体每年增收2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50万元,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照亮了村民的增收路,奏响了产业振兴新乐章。
近年来,石横镇坚持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激发新型经营主体自身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