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质量就业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确保实现首季“开门好”
实现土地增效农户增收
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服务
合作社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确保环境优美村容整洁
上好“开工第一课” 拧紧“安全警示阀”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城街道
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2月16日讯(通讯员 马吉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新城街道王坊村的油桃标准化设施大棚里,却已是一片油桃花开、春意盎然的喜人景象。

走进新城街道王坊村的油桃标准化设施大棚,油桃花开满枝头,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一箱箱蜜蜂忙着采蜜授粉,肆意绽放着春意。

现在大棚油桃处于盛花期,是授粉的关键时期。十几年来,果农们以每箱每年300元的价格租用蜂箱,在每个大棚里都放养了1箱蜜蜂进行昆虫自然授粉,不使用生长调节剂,既节省了人工授粉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又收获了蜂蜜、创造了经济价值,还避免农药污染。花期要保持在24℃到26℃之间,果农们根据大棚内的温度进行卷膜放风,调节棚内温湿度,保证坐果率。在开花前期,大棚地面上铺了黑地膜,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同时抑制杂草生长。引进全自动高压喷雾系统、智能水肥一体机等农业技术设备,实现喷药、滴灌、施肥机械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也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

“王坊村有大棚150余个,种植面积近500亩,种植的品种有鲁油2号、未来1号、中油蟠九、中油4号等多个品种,产量非常可观,亩均达到2500公斤左右,收入达到25000元。”王坊村党支部书记石振利说。

“设施栽培是新城街道的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品种换新、技术更新、示范引领,现在已经形成了东部农业村设施栽培产业基地,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大棚智能化、数字电商等新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色发展。”新城街道办事处林果技术员、省科技特派员宋新卫说。

近年来,新城街道把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引进优良品种、建设交易市场、拓展线上销售、打造特色品牌等多种形式,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实现品质提升、产业兴旺、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