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磊 乔冉
“登记婚礼一处办、迎亲只用三辆车、一家不超一桌客、婚宴最多四桌席”……日前,在新泰市婚姻登记处,一场有新人父母、亲友见证的“一条龙颁证婚礼”仪式正在举行。新人在双方20余位亲友团的见证下,经过迎亲、登记、成婚仪式后,圆满礼成,全程不足一小时。这是新泰市推行的“登记即结婚”新型婚庆模式下的首场婚礼,这场特殊而又有意义的婚礼让一对新人感受颇深。“整场仪式简约不简单,有种很严肃对待结婚这件事的感觉,我认为仪式感满满。”举办完这场婚礼后,新娘杨灵博高兴地说。
新郎曹元表示,许多人觉得登记领证并不算结婚,只有摆酒宴客才算结婚。这样的认识属于本末倒置,只有经过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夫妻关系才会受到法律保护。因为其职业是律师,所以更加看重法定关系的一种确定。能够作为新泰市第一对举行这样新型婚礼的新人,他觉得很有意义。
据悉,为推动婚俗改革,引导社会婚俗观由“轻登记、重婚宴”向“重登记、轻婚宴”转变,新泰市经过广泛调研,在充分考虑新人传统观念、习俗、亲情等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在该市全面推行“登记即结婚”新理念,探索推广“一条龙颁证婚礼”模式,实现“登记婚礼一处办,简约不简单,花费不超一万元”,为新人营造一个文明、节俭、庄重的婚礼。
登记婚礼一处办
探索新模式倡导新风俗
当前,社会婚俗复杂多样,繁文缛节、天价彩礼、奢靡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结婚模式至少需要经过定亲、登记、结婚、回门等环节,单是婚庆仪式又分诸多阶段、多个场所,新人及其亲属深受其累。因此,打破传统观念和婚俗习惯,倡导“登记即结婚”理念,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推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提升文明程度、缓解家庭压力、节约社会资源的新婚俗改革势在必行。
为积极推动“登记即结婚”新理念,创新“颁证婚礼”模式,新泰市制定婚俗改革实施办法(意见),明确改革任务清单事项,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事务和改革事项;宣传、共青团、妇联、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主动履职,落实主体责任;社会领域指导成立婚庆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婚俗改革,尽快实现行业内容转型升级,形成改革合力。
开放网上申报预约系统,开辟结婚登记、颁证、婚礼专门场所,实现登记婚礼一处办;自选庄重简朴的婚礼套餐,“花费不超一万元”;规范婚礼期间用车数量,“迎亲只用三辆车”,一辆前导服务车、一辆婚车、一辆迎宾车;严控参加婚礼人数,新人双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各方“一家不超一桌客”;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婚宴最多四桌席”,既能保证男女双方、至亲友朋共同见证祝福,又彰显了文明、节俭与庄重。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婚俗改革舆论环境
为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婚俗改革的社会舆论环境,新泰市专门拍摄动漫宣传片,起草倡议书、承诺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网站、微信、微博等舆论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婚俗改革相关内容,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同时,新泰市还通过“一揽子辅导”营造幸福家风氛围。以婚姻登记处为阵地,由新泰市妇联、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市心理协会等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综合设置健康婚恋、婚前指引、家庭辅导、母婴培训、孝老赡亲、亲子课堂、心理疏导等功能室,定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培训等主题活动,帮助把牢婚姻入口关、守牢婚姻底线关、筑牢婚姻幸福关。
城乡一体化保障
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新泰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让“颁证婚礼”模式在新泰市落地生根,新泰市统筹市、乡同步推进。市、乡两级同步设置颁证结婚场所,市级场所设在婚姻登记处、乡镇(街道)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在清音公园、泰山百合和园、长兴农业园等地设置专门场所,建立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道德模范等作为特邀颁证员的颁证制度,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颁证词,鼓励新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使新人在“家门口”的法律殿堂宣告合法婚姻缔结。
同时,新泰市实施“一把手问效”制度,市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一把手”要重视支持此项改革,及时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跟进跟踪问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目标导向,将婚俗改革纳入党委、政府责任清单,坚决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制,将整治不正之风与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推进婚俗改革、养成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