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车流汇聚的马路上,车辆自觉停下“脚步”,礼让行人;游人如织的景区里,身穿红色马甲的“泰安小美”志愿者用微笑迎接每一位游客;华灯绽放的傍晚,泮河两岸公园中孩子们正嬉戏玩闹……眼前的一切,于无声处涌动着阵阵暖流。
自2020年11月20日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明”早已浸入城市发展的血脉。如今的泰安,处处传递着蓬勃向上的力量,洋溢着互爱互助的文明气息,文明已经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
众志成城摘得“文明之果”
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的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有着“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拥有数千年文化积淀。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都是泰安的金色名片。
为传承培育好时代文明,展示文化旅游城市形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城市品质,我市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历经三年攻坚,在泰安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泰安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统筹推进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市委统一领导、市文明城市创建办统筹协调、党政群齐抓共管、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各级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工作落实、落细,早安排、早部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往实抓,面对问题不回避,针对城市管理、市场监管、道路交通等问题现场剖析、现场解决,确保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更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强力推进立法保障工作,运用法律强制严守社会的道德文明底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节点,我市制定出台了综合性、系统性、内容全面的法规《泰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于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用法治手段促使人们知底线、守秩序、讲文明、尊道德。2020年7月1日起,《泰安市养犬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规范养犬行为、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法律法规,提醒广大市民依法文明养犬,共建美好家园。2019年,我市被列为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为推进垃圾分类,2020年11月1日,《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立法的城市。于2021年12月29日经泰安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21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泰安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作为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出台的第十部地方性法规,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志愿者的氛围,更加精准地满足基层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生动诠释了“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城市发展理念。泰安以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坚定执着,以数年如一日的不懈不怠、坚守如一,最终,泰安向世人递出了“美丽、美好、幸福”的山水生态名城新名片,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镌刻在了泰安的发展史册上。
涓涓细流汇聚“志愿之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座城市有爱,才变得更加温暖;一座城市有爱,才变得令人向往。泰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强化“五大支撑”,全力建设“志愿之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争当“泰安小美”志愿者,为精神文明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良好社会风尚。
2月10日一大早,泰山区泰前街道科大社区二楼活动室内暖意融融,笑声不断。“我们每周二、周四上瑜伽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群众的要求组织志愿者来上课,报名的居民非常多。”社区志愿者马刚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泰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强化“五大支撑”,全力建设“志愿之城”。2019年11月,“泰安小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泰安小美”志愿者有的是白衣天使,有的是公安干警,还有的是社区工作者,他们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愁事、难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争当“泰安小美”志愿者,身着红色马甲的“泰安小美”志愿者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集小美成大美”,让文明之花的芬芳沁入人心。如今,在泰山脚下,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泰安小美”志愿者身着红马甲,奔走在大街小巷、穿梭于社区村居,宣传文明创建、捡拾垃圾、协助交通执勤、组织志愿活动。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泰安小美”志愿者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成为泰城最美的风景。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增进“邻里情”,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1月25日,农历“小年”这天,泰山区岱庙街道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以“百‘福’春联送居民,福娃送‘福’老少同乐”为主题的活动,为小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送祝福。
强化志愿服务,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我市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统筹调配志愿服务力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了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群众身边的百姓之家,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