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10日讯(通讯员 李宁宁)近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十四五”时期第一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单位,泰山区泰前街道成功入选。近年来,泰前街道以展现时代风貌、弘扬正能量、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措施,通过开展各类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积极回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全街道上下形成了共同参与社会科学普及建设、共建和谐家园的良好局面。
领导重视,保障到位。泰前街道成立了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宣传、组织、文化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领导小组,在全街道范围内形成了主要负责人靠上抓、分管负责人亲自抓、成员部门具体抓、包保社区(村)干部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泰前街道认真依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街道标准要求,建设了高标准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站,内设信息资源共享室、非物质文化展厅、图书室、器乐室等,集培训、会议、健身、学习等多用的综合性场所。同时,建有多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人员队伍,经常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
广建队伍,用活阵地。泰前街道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国拥军模范、泰山好人、优秀理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等吸纳进了社科人才队伍,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各个领域,为大规模开展社科普及活动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基础上,用活网络阵地和掌上阵地;充分利用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指导中心、红色岱峰纪事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平台广泛宣传社科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了社会科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线上读”+“线下学”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百年党史 泰前诵读”专栏,推送展示广大党员干部、普通居民的红色故事诵读作品,使大家由“学习人”变为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坚定红色信仰的“宣传者”。
狠抓“四德”工程,铸亮志愿品牌。泰前街道深入实施“四德”工程,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建设教育阵地、践行“四德”宗旨等举措,形成了“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该街道在注重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发展,打造了“1+3+x”志愿服务模式,形成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该街道嘉德社区爱心银行、科大社区爱心树益教课堂、农大社区学雷锋家电维修队等都打造了多支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品牌。2021年,圣华社区居民李秀菊被评为“中国好人”候选人;嘉德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韩增峰入选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省最美志愿者;嘉德社区获全市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圣华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泰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健全长效机制,回应民生关切。泰前街道建立健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长效机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群众呼声特别大的社会科普需求,明确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注重加强闭环管理,建立工作台账,确定负责人、责任人,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落到实处。针对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比较高的实际,泰前街道通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宣传、抓管理”的“五抓”攻坚行动,不断更新为民服务清单,下大力气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