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程帅
每到过年,为了派发压岁钱,大人的钱包空了,孩子们笑开了花。可惜每当收到压岁钱,孩子们通常都会听到一句非常熟悉的话,“爸爸妈妈给你存着。”有的孩子疑惑地表示,“明明是我的压岁钱,为什么要给爸爸妈妈呢?”压岁钱一直是春节假期的热议话题,“孩子的压岁钱到底算谁的”“父母能否花孩子的压岁钱”“孩子的压岁钱该不该上缴”等词条屡屡登上热搜。(据法治日报网)
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孩子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魔,保佑小孩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既然压岁钱的本意是通过长辈给晚辈一定钱财寄予的美好祝愿,那么按照习俗,压岁钱属于孩子。
从法律层面看,压岁钱属于赠与财产,孩子为受赠人,即压岁钱的所有权人。接受赠与是一种纯获利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无论孩子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都有权获得赠与。就是说,压岁钱的所有权应该属于孩子。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压岁钱的性质、归属和使用有了最终定论:压岁钱是孩子获得的赠与,归孩子所有,但孩子不能随意支配。
父母可支配孩子压岁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民事行为能力分为3类:第一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智力正常的成年人以及特殊情形下年满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8周岁到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第三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一个分界线。
在孩子不满8周岁的情况下,孩子的压岁钱应当由孩子的法定代理人即监护人代为管理。在孩子8周岁以后到成年之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法律规定,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辨认识别能力,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换句话说,8周岁前,家长可以代为管理,但是从8周岁起,孩子可以独立支配一定额度的压岁钱。
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理财
孩子收到压岁钱,如果无节制地花费,那是不可取的,容易使孩子滋生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基于此,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让压岁钱“升值”。6岁到12岁是儿童理财观念培养的黄金时期,家长可以从这个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家长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最佳人选,培养孩子“财商”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在学校的“跳蚤市场”进行买卖,可以去新兴的儿童职业体验馆,可以到超市的小小志愿者服务岗,也可以去参加银行举办的“理财宝宝”评选活动,所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都能帮助孩子树立理财和消费的正确意识,提早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行为能力。此外,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拿出压岁钱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也是一种让压岁钱“升值”的方式,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对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大家庭互助友爱责任感大有裨益。
热动:
潇湘晨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用压岁钱教育子女正确理财,不仅是教会他们一种生存能力,更是让他们获得通向美好生活的一条必由之路。
中工网:教育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处理压岁钱,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家庭收入和生活习惯选择不同的方式,千万不可图省事,或因溺爱孩子而自由放任,随意处置。
荆州新闻网:对于压岁钱,家长应当给孩子一点自由支配的空间,既教育孩子注意节俭,又支持其把钱用到关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