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聪
塘坊村是东平县东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位于济菏高速东平出口西5公里,紧靠贯中大道,南临东平湖主入水河道大清河,北临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距水浒影视城4公里、白佛山景区5公里,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全村总人口156户、584人,党员17人,耕地面积360亩,水域面积200亩。近年来,塘坊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创新“自治、美治、智治”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格局,全村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先后获得“泰安市旅游先进村”“山东省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打好“地基”,筑牢“基础点”。塘坊村坚持把规范化阵地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5月,塘坊村顺利完成第十三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委班子由5人组成,新吸收1名35岁以下的退伍军人,实现村委班子年轻化。2021年,泰安市向塘坊村派驻第一书记,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依法实行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了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完善了村规民约。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比如集体资产、资源对外承包承租、大额资金支付、扶贫低保等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实施。全面强化民主监督,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并上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审核备案,村委会在实施过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实施结束后组织村民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未达到80%的,及时整改完善方案,确保决策效果符合群众要求。坚持推行公开栏每月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一次,将党的方针政策、村财务支出、村级重大事务、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全面及时公开。
铺好“砖瓦”,加固“支撑点”。塘坊村深入践行为民宗旨,始终把服务村民作为开展工作的落脚点。建设服务阵地,设置了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器乐音响等文体设施设备,建立了文化活动小花园和乡村大舞台,村民有了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极大丰富了文化生活。抓细抓常日常环卫保洁,将村庄划分为2个卫生责任片区,保洁员进行动态保洁,村干部进行常态化监督,构建起环卫保洁长效机制,从美丽庭院创建入手,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强化群众主体地位,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投身环境整治,带动群众由“旁观者”变“主人翁”,目前全村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23户,形成了美丽乡村共建共享浓厚氛围。该村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实施了整体绿化、硬化、亮化,争取美丽乡村及洼里小镇乡村振兴先行区项目建设资金500余万元,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村庄全域绿化、生活污水治理、道路沥青化提升等项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文化广场等形式及阵地,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素质提升工程、道德大讲堂等宣教活动及广场舞大赛、好婆婆、好媳妇、幸福家庭等评选活动,以德化人,榜样引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关爱互助、和睦友善的乡村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2020年,塘坊村评选好婆婆4人、好媳妇4人、诚德4人、仁德4人,并予以公示上榜。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提升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同时也防止了群众因不懂法而违法犯法,近年来,塘坊村再无上访、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是远近闻名的和谐村、幸福村。
做好“设计”,找准“关键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塘坊村深入挖掘生态湿地资源优势,以乡村民宿为核心,辐射开发其他辅助旅游项目,打造水乡迎客、渔村风情、田塘戏语、水乡雅居、水上嬉戏和环村水上生态休闲带“五区一带”的总体格局,为村庄发展注入经济力量。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国家级垂钓基地,占地面积38亩,设有4个标准的垂钓比赛池,2016年以来,成功举办全国钓鱼精英赛、全国钓鱼大师赛等大中型赛事50余次;2021年5月29日至30日,全国垂钓俱乐部2019年——2020年度挑战赛总决赛在塘坊村成功举办。利用“一户多宅”清理收回的旧房屋,提升打造了5套“塘坊旧宿”,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保持主建筑风格不变,重塑房屋内部空间。此外,塘坊村利用“一户多宅”清理收回的荒片,打造了集客房、餐饮、娱乐、会议于一体的“塘坊新宿”,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独立标准客房22间。LOFT公寓8套,东平屯顶石屋特色四合院1套,院内有会议室1间,餐厅1间,豪华住宿套间2间。结合当地特色,针对游客喜好组织旅游活动:农业采摘项目(莲子采摘、莲藕采摘、蔬菜采摘等亲子游项目);古色古香民居参观项目(传统农民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民俗文化鱼鹰表演项目。塘坊村从村集体收入不到3万元,到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6万元,实现了由经济薄弱村向幸福明星村的华丽嬗变,2021年预计村集体收入可达到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