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1月23日,记者在岱岳区天平街道板大山村德育坊看到,屋里有两台洗衣机、一架缝纫机,陈设简单,巾帼靓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正忙着给村里的老人洗衣服。
“冬天衣服比较厚,上了年纪的老人洗起来很困难,特别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衣服无法及时清洗,我们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板大山村村民曲焕梅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她多次参加免费给老人洗衣服志愿服务活动。据了解,今年是板大山村组织志愿者周末给老人免费洗衣服的第3个年头,而这仅仅是板大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来,板大山村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行“信用+志愿”工作机制,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文明修养,打造“精致”板大山村品牌,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称号。
文明实践接地气,志愿服务暖民心。据板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永美介绍,村内志愿服务以“村民点单、村委会买单”的模式,打造了一系列村民点赞的志愿服务品牌。村民史培武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希望有人能到村里帮其理发。村委会把老人的心愿写在了心愿墙上,作为1号微心愿。从2019年4月1日开始,针对留守老人理发难的问题,板大山村确定每月1日开展“爱——从头开始”免费理发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根据群众需求拓展了爱心蔬菜免费送、亲子阅读、爱眼护眼、节日庆祝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32次,受益人次达1800余人,该项活动被评为“2019年泰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与此同时,板大山村积极推行“志愿+信用”模式,通过落实积分兑换制度,激发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去年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场次,参与村民800余人次,兑换信用积分360分。
板大山村依托党员活动场所,结合文化服务中心、德誉超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网格,从家风、家规、家训入手,引导每家每户门口悬挂家训格言牌,让村民时刻铭记家训,自觉践行家训内容,将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到村民家门口,让家风、家训、家规成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此外,板大山村还开创“小马扎”宣讲,将活动场所由室内扩展到室外,宣讲人自带凳子、自编讲稿,以拉呱的形式,围绕政策宣传、文明传承、好人巡讲、环境保护、就业扶持、疫情防控等开展宣讲,与群众建立亲密关系,做到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利用“小马扎”,撑起文明实践大舞台。
如今,板大山村新建的尚德院即将启用。黄永美表示,下一步,该村将利用已建成的暖心食堂“康乐园”,由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把爱心菜园里的蔬菜做好,为老年人中午用餐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