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了真理而斗争
服务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外交
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党性观念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外交
——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
 

□泰山学院 张军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于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服务于国家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八大之后的中国外交更是彰显了服务于民族复兴大局,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乱象丛生,中国也正遭遇各种挑战与冲击。面对各种危机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拓进取,把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始终坚守公平正义,通过合作抗击疫情的全球扩散、运筹大国关系、加强多边合作及深化周边战略为依托,在乱局中化危为机,捍卫了国家主权、经济及安全领域的核心利益,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

抗击疫情的国际传播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据商务部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40亿件防护服、超过60亿人份检测试剂。仅2021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232万件、9.6万吨,中国成为了提供及运输防疫物资的重要物流基地。同时中国也不忘支援发展中国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于2020年底开工,建立了41个对口合作机制医院,另外,未来3年内我国将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展现了大国的国际责任和担当,为国际社会尽快控制和彻底战胜疫情作出了中国贡献。抗击疫情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是对人权的最大保护。

运筹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有效践行了多边主义。稳定良好的大国关系直接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安定。在疫情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国霸权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郑永年认为“一个国家的外部影响力是其内部崛起的外部反映一样,一个国家的外部衰落也是其内部衰落的反映”。“美国优先主义”、英国退出欧盟等都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非但不反思自身的问题,却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导致了美国的衰落。在高科技、全球自由贸易、抗击疫情等领域对中国实行了全方位的竞争策略。

面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中国始终支持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安全领域,中俄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提高政治、军事互信。中俄强化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军事交流合作,成为地区稳定的核心力量;在全球自由贸易领域,中国坚定地支持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坚决反对保护主义。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启航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在国际和平领域,自1992年起,中国已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通过有礼有节的政治军事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及利益;积极的外交斡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供应的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国等多边主义机制为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周边战略,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自古以来,中国的安定与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周边总共有28个邻国,既有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从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影响来看,发展壮大的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从对外贸易分布来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周边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在政治合作上,中国同东盟建立了“10+1”机制、“湄公河合作机制”,同中亚国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安全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可以说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及快速发展为周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在消除贫苦、推进城市化、应对老龄化、环境治理、合作抗击疫情等问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尽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有信心应对大变局中的各种挑战,在危机中化危为机,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