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了真理而斗争
服务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外交
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党性观念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泰安市委党校 张雪莹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靠物质力量的增强,更需要精神力量的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真理的力量指引方向、坚定信仰。我们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实现远大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不断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走过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昂扬奋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展望未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依然任重道远,唯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成立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之时,铭刻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敢于牺牲和勇于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一大批仁人志士、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抛头颅、洒热血、挥汗水,作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奉献和牺牲,铸就了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底色,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不断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最恢宏的史诗。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年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再到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攻坚克难、书写辉煌,靠的就是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靠的就是人民对党信任拥护、不离不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党和人民始终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精神所在,力量所在,血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当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继承并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