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4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23日上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隆重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去年工作,明确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安排重点工作。报告总计提到泰安的5项具体工作,其中“国家示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投运”“首家国家图书版权交易中心落户泰安”2项工作写入“2021年工作回顾”,“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及洪水南排工程”等3项工作纳入全省“大盘”,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着眼于现代水网建设,报告提出“推进南四湖退圩还湖和水资源利用北调、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及洪水南排工程,加快京杭运河山东段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小清河复航主体工程。”着眼于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报告提出“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实施黄河入海口、东平湖、南四湖、泰沂山区等重点区域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眼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提出“打造曲阜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红色文化、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去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泰安4项具体工作,为泰安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泰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泰安擘画的宏伟蓝图,同心同德干事业、攻坚克难抓落实,这4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支持先进印染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高质量完成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了工信部年度评估考核。
——抓好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已于2021年8月份正式施工,目前各项建设工作均在积极推进中。
——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将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落实黄河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标准编制《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在84公里湖岸线全面打响环境综合治理九大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效果,打造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无渔业人工养殖湖区,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和南水北调调水要求。
——东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项目。2021年,全市25个项目纳入省390个集中推进年度重点项目,总投资257.4亿元,完成投资23.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3.3%;其中涉及东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19个,完成投资13.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2.87%。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泰安市将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聚焦聚力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结合泰安实际,登高望远、积极作为、奋力争先,突出“新型工业化、黄河战略、文旅融合、城市提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六项重点任务,用好“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优化环境、考核奖惩”四项举措,守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疫情防控、风险防范、社会稳定”五条底线,推动泰安各项工作“位次前移、争创一流”,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