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近日,两位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称其个人流调隐私信息泄露,并因此遭受网络暴力。原本用于疫情防控的流调信息,正在逐渐成为群体窥探涉疫人员隐私的窗口,在流调信息中“吃瓜”,更是亵渎公民的尊严。(北京青年报)
流行病学调查是件极其严肃的事,其报告不该成为“吃瓜素材”。开展流调是为了及时查清传染路径,它不承担“道德审查”义务。一些个案中可能涉及到个人的私德、隐私问题,但是这些和抗击疫情无关,不应成为公共讨论的话题,当事人也没有义务向全体网民作出解释。相反,流调报告中可能涉及的隐私问题,被公众不适当地聚焦、放大,反而会导致当事人有顾虑,不愿如实交代出行轨迹。
事实上,隐私保护与疫情防控并非不可兼得,二者也从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上海“只提地点不提人”的流调做法就值得推广。说到底,疫情当前,大家应该少一点窥私、猎奇心理,多一些自我防护意识,别让“吃瓜”妨害了抗疫的大事。
观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