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245户居民春节前圆了“安居梦”
泰安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
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80岁左右
寒假“防沉迷”需形成更大合力
流调报告不该 成为“吃瓜素材”
如何跳出欠薪“年年治年年有”的怪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发布:
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80岁左右

 

本报1月19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近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健康泰安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泰安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期发布。按照《规划》,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左右,健康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市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8岁上升至2020年的79.2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43‰、3.57‰,优于全省3.71‰、4.57‰的平均水平,主要健康指标全面完成。我市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泰安建设、基层卫生基础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药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规划》明确了我市“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市将健全医防协同、中西并重和健康产业发展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经济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健康泰安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规划》还从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疾病风险防治能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等10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的主要工作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改善健康指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左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重点疾病防治效果显著,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8.2/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3‰和 4.0‰以内,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根据《规划》,我市将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达到省提升标准和国家推荐标准占比分别不低于70%、45%;县(市)综合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占比不低于70%。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全科医师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立足90%患者不出县,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提升县域整体服务能力。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推进我市前沿医疗技术的开发、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拔尖医学人才的集聚和一流医学学科的打造,为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储备力量。大力扶持传染病、儿科、麻醉、重症、急诊、康复、精神卫生、老年护理等学科和领域发展。努力实现2025年全市新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

此外,在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方面,我市将发展普惠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和托位补贴,打造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到2025年,千人口 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加快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 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80%。深入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县(市)妇幼保健机构中,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所占比例达到50%。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保障,到2025年,全市 0—6岁儿童实现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全覆盖。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