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纪宗玉 通讯员 颜慧智 孙梦涵
1月1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肥城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提出锚定工业强市,塑造县域竞争新优势,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下大气力打造富有肥城特色、契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新一届肥城市委政治站位再提高、信心决心再坚定,创新实干担当新使命,奋勇争先阔步新征程,必将聚力谱写中国桃都美好肥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肥城市素有“建安之乡”的美誉,建安业是肥城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支柱性产业之一。全市全年建安业总产值可突破900亿元,税收突破33亿元,目前正向着千亿级产业目标进发。
前不久,山东军辉集团400多位员工高标准完成了北京冬奥场馆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馆钢结构的建设任务。“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训练基地,承载着国家荣耀,我们肥城建安人能够参与这次建设,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山东军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李宝文说。此外,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鸟巢、雷神山、火神山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也都有肥城建安人的身影。
肥城市立足本市产业基础,精准把握发展趋势,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集中力量培植壮大特种钢铁、建筑安装、锂电新材料、盐穴储能储气、环氧高端化工五大优势产业链,实行“链长制”,推动创新强链、龙头引链、项目补链、人才兴链、服务稳链,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今年初梳理确定总投资263.9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20个,年度投资79.7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的泰鹏非织造过滤材料制造项目,生产工艺为国内首创,攻克了耐高温滤材“卡脖子”技术,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1亿元。投资5亿元的特钢剑桥新材料项目,采用钢铁研究总院最新技术,生产家电用极薄宽幅镀锌板材,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税收4400万元。
据了解,到2026年,肥城建安业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特种钢铁达到500亿元、其他3个产业链突破100亿元。同时统筹推动高端化工、装备制造、工程材料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抢滩布局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数字智能等未来产业,配套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搭建工业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做优做实企业培植
近年来,肥城市聚焦聚力工业强市建设,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来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工业是强市之本,富民之源。肥城市实施工业领军企业和科创企业“双20强”培育工程,量身定制培植方案,引导企业深耕主业、扩规升级,形成递进培育、结构合理的企业梯队。不断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研发与先进技术引进落地能力,新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如今在肥城,科技引领创新,企业竞相当“冠军”。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肥城金塔酒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山东一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肥城金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上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2021年,山东鲁泰建筑产业化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上榜第五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省级冠军企业达11家。
“2021年山东腾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了自主品牌‘KOWELL科为’机器人,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中心合作,共建研发平台,自主研发控制系统,目前已完成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小批量组装并测试。”位于肥城高新区的腾阳智能产业园技术总监赵志明说。在机器人车间内,赵志明和同事忙着对新研发的机器人进行设备调试。以研发生产智能工业机器人为主营业务的山东腾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发展之路。通过与山大、山科等高校合作,与川崎、ABB、埃斯顿等多家先进机器人制造厂家共同打造产学研联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码垛机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同行业第一。
肥城市还大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主导各类标准制修订,掌握更多行业话语权、市场主导权。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