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度泰安市直及功能区 事业单位综合类岗位公开招聘286人
我市中小学、幼儿园 寒假放假时间提前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市体校获评“国家田径单项(链球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民间艺术展演 异彩纷呈
2021年岱岳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089人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2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01版)推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建立调研制度,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整改,累计督促整改问题700余项。以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全程参与指导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专题学习研讨、专题组织生活会、为民办实事等重点任务,确保了学习教育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多点发力,高潮迭起。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提升政治能力的“大课堂”,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

用好资源、创新形式

深学细悟党的百年史诗

百年党史,丰富生动,常学常新。

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我市深入学习宣传百年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打造了一批接地气的创新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营造起了“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浓厚社会氛围,凝聚起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我市各地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宣讲活动走进机关单位、城市乡村,深入学校企业、厂矿车间,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开展宣讲,让党史学习通俗易懂、可亲可敬。我市组织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联系点开展讲专题党课活动80余次,受众1.2万人;成立市委宣讲团,组织19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到基层单位,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20余场次,受众8000余人;组织40名专业人员撰写党史故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开展“讲故事、学党史”基层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市级组建老干部“本色·党史宣讲团”,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党史宣讲;各县(市、区)充分用好“五老”人员、机关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志愿者等队伍,组建“轻骑兵”式基层宣讲团队,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讲3000余场次,受众23万余人,把党的初心使命、理论成果、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宣传好、展现好。

红色资源既是鲜活的历史,也是生动的教材。我市充分挖掘利用本地丰富红色资源,打造7条“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体悟线路”,编制红色资源网络地图,公布20个党史教育基地名单,建成用好泰安主题党日活动中心、宁阳县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肥城市党史学习教育广场,加强红色讲解员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参加各类教育活动人数共计30余万人。新泰市积极发掘革命史迹,用活红色资源,通过红色研学、情景党课、打卡革命遗址等方式,将红色党史融情于“景”,寓教于“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用艺术语言演绎好红色文化,是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我市拍摄党史题材纪录片《日出泰山红东方》、电影《挑山者》,创作梆子剧《徂徕儿女》、舞剧《挑山》等文艺作品,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2021年4月26日,《徂徕儿女》作为庆祝建党百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在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首演,12月15日,当代现实题材舞剧《挑山》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泰山大剧院精彩上演……一个个精心打磨的文化文艺精品,助力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走深走实。

紧盯青少年群体,我市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融入学校思政课,深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地标、学习英雄模范、红色研学、争做红领巾(团员)讲解员等系列活动,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共识在宣讲中凝聚,思想在交流中升华。一场场充满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宣讲,一次次充满感情的面对面交流,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干部群众中走深走实走心,让百年党史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能量。

知行合一、“干”字为要

务求见行见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边学边做,着眼基层需求,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

去年10月,东平湖连续多日超警戒水位运行,金山坝出现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我市各级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明责任、严阵以待、严密防范、严防死守,全力打好打赢东平湖防汛抢险攻坚战。

“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坚决守好这个阵地。”“汛情不退我不退。”……一句句誓言撼天动地,一句句承诺见证初心。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党员干部构筑起了保护群众的“铜墙铁壁”。在这场关乎2.7万名群众安危的防汛抢险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干部以防汛抢险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扎实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市组织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办好“开门一件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办红色物业,实行红色物业、红色网格一体运行,有效解决了网格力量不充足、服务不精细、反应不灵敏等难题,以物业“小支点”撬动治理“大格局”,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组织广大党员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捐资助学、关爱老年人、“三下乡”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复审等工作,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养分,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抓好重点民生项目落实,为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我市组织各级各部门单位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同时,借助“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市长信箱、《工作落实面对面》新闻监督栏目等渠道,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100余万条;市级以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切入点,确定了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工程、中小学午餐保障及食堂改造提升工程等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现已全部完成;市级层面分两个批次共确定重点民生项目394项,现已全部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联系群众、了解需求的重要渠道,及时收集群众反映问题,督促责任单位按时办结,去年以来,受理要办事项122.76万件,办结后回访群众满意度达98.86%,一大批群众身边事得到有效解决。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就是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

针对泰城“断头路”、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等难题,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加强调查研究,提速快办、持续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其中,泰安城区长城路与岱阳大街立交桥建设项目已于去年8月20日建成通车,泰城西部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大幅缓解;困扰群众多年的泰山区金星片区住房改造工程,现已开工建设,创造出3月丈量、4月拆迁、5月开工的“金星速度”;解决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方面,目前,已集中处理不动产登记项目430个,达到917万平方米,惠及8万户家庭、24万人,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攻坚克难,在一心为民中勇毅前行奋力赶考,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在路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将把在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坚韧和执着,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登高望远开阔视野、奋力争先振兴泰安,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