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文洁)为治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流通乱象,2021年1月1日起,我市正式实施国家组织医用耗材冠状动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老百姓关注的冠脉支架进入了“百元时代”。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1日,该项政策落地实施一年,我市16家医疗机构冠脉支架实际使用数量达5955条,超出首年约定采购任务量66%。根据集采冠脉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的平均降价幅度测算,全市2021年节约费用约7325万元。
日前,市医保局转发省医保局《关于做好我省落实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续签工作的通知》,2022年1月1日起,全市各相关医疗机构执行第二个年度中选结果采购工作。按照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采购文件编号GH-HD2020-1)相关规定,相关医疗机构、中选支架生产企业、中选支架生产企业确定的配送企业按中选价格,签订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购销三方协议,超出协议采购量的部分,中选企业仍需按中选价格进行供应,直至采购周期届满。根据我市各相关医疗机构报送的数据,10类中选支架全市次年约定采购量共计3999条,较首年约定采购量增加11%,可再节约资金约4919万元。
此外,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3+N”省际医用耗材采购联盟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次年续签工作于2022年1月1日起同步执行,中选厂家和产品数量均较首年增多。“3+N”省际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冠脉药物球囊也将于2022年1月15日在我市落地。同时,国家组织骨科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省际联盟组织口腔种植体系统、吻合器、冠脉导引导丝和导引导管报量工作也已经结束,预计会在今年相继落地。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和省级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逐步覆盖更多常用耗材,引导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耗材带量采购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