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芮/文 隋翔/图
日前,一本由泰安本地媒体人撰写的泰山文化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率先在泰安与广大读者见面。2021年12月26日上午,寒冬料峭的泰城,气温达到了-3℃,然而走进泰山书城,却是温馨如春、书香氤氲的景象,这里正在进行一次新书品读会。人们一边品着清香浓郁的泰山茶,一边热议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4位知名文学专家对这本游走泰山、解读泰山文化的散文集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点评,现场读者与专家、作者一起从“心”出发,感受文学视角下泰山文化的魅力。
《在泰山逐云而行》作者柳萍是泰山脚下的一名新闻工作者。该书共12万字,是作者多年来在新闻采访之余行走泰山、感悟泰山、探索泰山的积累。该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山中牧云,是关于泰山上人文景观和古迹背后的解读;雪泥鸿爪,是关于泰山周边的人文历史;那人那故事,则是和泰山有关的人和故事。
“泰山是需要静听的。静静地听、细细地品,方得其中味……”在古典悠扬的音乐中,来自泰山学院的两名大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书中《静听泰山》片段,由此拉开了品读活动的序幕,一下便将现场听众带入与泰山心灵感应的氛围中。现场,泰安市委宣传部和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为泰山学院捐赠了10册《在泰山逐云而行》,勉励泰山学子在泰山文化的熏陶下学业进步。
与关于泰山的其他经典名篇不同,《在泰山逐云而行》是一部泰山人自己书写的作品,以散文化笔法、开放性的发现视角,对泰山及周边人文历史、风物人情进行解读,对当地一些不为人知的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把泰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典故与文化内涵融会贯通,延伸至由古至今人们的心灵情怀和精神信仰,从时空历史的维度与高度,体现一种人的心灵与泰山的关联与呼应。
“对泰山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这样评价道,“作者从内心深爱着这座山和这个城市,她写出来的东西,跟外地人来写感觉就是不同的。柳萍是在用心写作这本书,多年新闻从业经历,练就了她对语言的敏感,书中语言舒朗诗意,文笔简洁飘逸,又言之有物。她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用目光观察、用心灵倾听,用鼻子感受泰山深处弥漫着芳香的气息,从而诗意地呈现在作品中,呈现给读者。”刘玉栋表示,《在泰山逐云而行》书中,既能看到文人雅士,也能看到普通的平凡人物,散文中引经据典,也把个人情思寄托于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泰山博大精深,也能够从心出发,感知泰山、行走泰安。“在散文集中可以看出,柳萍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史学功底,肯下功夫搜寻查找相关的出处和来源,这是她的可贵之处。这本散文集是一部有文化、有含量的书,是一部叙事轻盈但内容厚重的书,是一部文学品质高雅的书。”刘玉栋这样评价。
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赵月斌看来,柳萍《在泰山逐云而行》一书体现了记者的专业精神和匠人精神,作者把泰山这片故土,变成了一个行走自由的文化空间,安静地行走,有思考和感悟,也有倾听和停留,她和身边的景物交流,用脚步一步步丈量,一遍遍地探寻,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汇聚成这本关于泰山的“文化行走之书”,这是为泰山书写的“文化中的故乡”。“柳萍具有史学家寻根探本的意识和一名文章家的文体意识,在书中篇章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作品源头的探寻,这样的作品写出来后,能够在固化的景物景点上投射出历史的纵深面,也能够探寻泰山背后更深远的历史,给人以心灵的力量去感受景观。”赵月斌表示,在通读《在泰山逐云而行》后可以发现,整本书具备一种内在的逻辑美和主体意识,作者在写作时,善于发现一些让人心灵一动的小细节,通过描写泰山中平凡的一草一木和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书中一边写逐云者,一边写坚守者,在坚守中追逐目之所及的远方和诗意,这样的坚守和追逐,让所描写的平凡人身上,出现了能够让人心灵一动的微光。
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刘欣在品读会上说:“这本散文集,算得上是一部献给泰山的人文历史传记,柳萍用文学的形式对泰山文化进行深挖和解读,用自己的眼光去探寻和发现,严谨、精准、巧妙地运用史料知识点,是宣传泰山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同时,泰安市作协主席谭践认为,《在泰山逐云而行》在文学上来说是一部“挑战之书”,对泰山来说是一部“致敬之书”,对生活来说是一部“热爱之作”,此外,更是一部滋养灵魂的“心灵之作”。
泰山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万庆海表示,“这部散文集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泰山、泰安,对家乡的深情厚爱。柳萍用散文这种文学形式来写泰山、写泰山文化,以更鲜活、生动的方式让泰山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让人既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也感受到了泰山的温度和文化的厚度,感受到了心灵与大山的共鸣。”
品读会上,面对来自山东省文学界、新闻界和泰安文化旅游界、教育界等各界专家和读者,谈到创作初衷时,柳萍多次提到“心”字,她认为,泰山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山,更是一座有温度、有情感的“心灵之山”,工作、生活于泰山脚下,写一本关于泰山的书也是为了解开一个“心结”。“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累了、倦了,总会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望望眼前这座有着25亿年岩龄的大山,看看大山之上的云天,眼中有了古今,心中有了泰山,脚下也便有了力量,心境豁然开朗。”她深有感触地说,泰安是一个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历史纵深感的城市,碑刻林立的庙宇、古色古香的老街、岁月久远的古树名木、汤汤流淌的汶河水,触目所及,不经意间会带给人文化的触动、历史的随想。“当你了解了泰山人文历史、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背后的故事,它就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更加亲切。”柳萍希望能够将这种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人们多维度地了解泰山文化、认识泰安这座文化历史名城,呈现一个别样的、更加丰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