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高杨
“心系社区千家暖,情满绿洲万户春”。近日,泰安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收到了来自五马社区居民的一面锦旗,感谢他们今年以来为社区居民集中供暖的开通所付出的努力。
2021年,市委、市政府把完善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水气热公用设施建设工作作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来抓,要求对泰山区、岱岳区、泰安高新区等地的48个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实施供水、供气、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实现中心城区城中村供水、供气公共管网全覆盖,6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系统主管网。日前,该项工作已经超额完成,51个项目让22023户家庭受益。
当年申请当年供暖
居民为政府服务点赞
12月20日10时许,在五马社区章庄花园小区居民章传忠家,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现在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家里只有十来度,穿着厚棉袄过冬了,家里暖和和的,家人的心情非常好。”章传忠说。
章庄花园小区共有15栋楼、630户人家,如今,已有330多户居民申请开通了集中供暖。“11月份,小区开通集中供暖的居民家里就热乎起来了。”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车雷介绍说,东苑小区有10栋楼、460户居民,目前,开通集中采暖的户数也达到了230多户。
“两个小区是今年3月份办理的用热申请,11月份就供上暖了,实现了当年申请当年供暖,居民们纷纷点赞。”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学美说,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了,社区的工作就好做了,这都得益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对相关工作的大力协调和推进。
用“建设+服务”
提升服务效能
“为民实事”是承诺书,更是军令状。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在工作中下沉为民服务力量、延伸公用服务链条,按照水气热服务网格化要求,将51个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纳入公用服务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建设+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据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数城中村和老旧小区都面临着无物业管理、无报建主体、无配套设施规划的“三无”困境。作为牵头单位,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当场确定解决办法,精准突破建设难点。
“这次集中供热改造过程中,伟业苑小区报建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度难以推进。”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是群众过冬用暖不能等,我们得替群众想办法、解难题,于是便委托社区、业委会牵头办理完成了相关手续。”10月30日,伟业苑小区换热站及主管网安装完成,11月10日,实现达标供热。针对供热初期部分用户反映的供热不均匀问题,网格员采取了入户检查、管网调整、分配流量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供热效果。
此外,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凤台村,由于没有天然气,村民多年来只能用煤气罐、电磁炉做饭,生活十分不便。今年,随着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完成,凤台村各家各户都用上了天然气,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超额完成3个项目
22023户家庭受益
据介绍,为落实好完善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水气热公用设施建设工作,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协调多个部门和企业,采取多项措施,实现了48个项目今年开工、今年完工、今年验收、今年使用的目标任务。项目全面完成后,实现了中心城区城中村供水、供气公共管网全覆盖、6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系统主管网的既定目标,惠及家庭22023户。其中,供水项目超额完成1个,燃气项目超额完成2个,今年累计完成改造项目51个。
考虑到城中村的复杂性,工作人员在公用设施建设中按照“一村一策”“一事一议”的原则,分别制定方案并加以推进,杜绝“一刀切”的现象。供水项目以公用事业主管网全覆盖为基础,结合群众意愿,对红线内公用设施采取多样化建设方式,要求专营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高效完成并网工作或具备公用服务条件。根据群众要求,泰山区灵芝小区住户采用了自来水户表改造的方式,由供水企业负责完成改造工作,并入公共供水管网;堰东社区则采用了安装总表的方式,利用现有庭院管网,通过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实现供水。
对未纳入此次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但群众改造意愿较为强烈的小区,工作人员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法,开辟“绿色通道”,指导相关部门、单位加班加点,及时出具改造方案,高效开展施工建设。今年,供水项目计划改造9个,实际完成改造项目10个;燃气项目计划改造25个,实际完成改造项目27个。
近年来,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为民实事”工作,通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在供水、供气、供热保障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下一步,该中心将更加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住民生这个发力点,将公用事业保障工程建成政治工程、民生工程、良心工程,进一步提高泰城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