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委党校 师双凤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不仅在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结合,更在于我们始终重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识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科学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以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主张割断传统,而且它本身也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政党,其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既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矛盾冲突之处,警惕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内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要对其文化精华加以继承与弘扬,促进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要以是否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手术”,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以主动吸取其他现代文明的
优秀成果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掘并运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吸取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开放的胸怀、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文化多元的世界中与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和平共处、联手发展。只有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形成容纳吸收的气度与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在文明相互作用的历史阶段不断发展。
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文化发展多元并存的今天,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特别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优秀内容,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民族风格、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以综合创新为发展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认为文化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创新,文化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继承、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以综合创新为发展核心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我们在继承和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成果进行科学整合、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认真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需要;就是要求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世界大势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把握时代发展新动向,始终立于时代发展大潮的前列。
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
需要为导向
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中,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严峻的问题,价值观念多化、信仰缺失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成为我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当务之急。
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求我们汲取其思想精华,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和民众认同,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根本指向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血脉,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国5000多年来的灿烂文明史,中华民族就失去了民族统一、团结的基础保障,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民族标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根本目的和指向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民族的复兴,不单指一个国家在经济领域的雄起,还意味着整个民族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意味着民族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对其他民族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以传统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还在于复兴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才能使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发应有的、不可取代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