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0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侯立群)“有问题,就找她,准管用。”种植大户汪西军指着身后的邓淑珍党代表工作室,接着说着,“邓主任他们可是帮我们农民解决了不少种地的难题,给俺们这些农户讲授先进的农业科学种养技术,可多亏了他们的技术指导,让咱农民的事有地儿说。”
汪西军口中提到的邓淑珍党代表工作室,是以泰安市党代表邓淑珍命名、建设于肥城汶阳田腹地——安驾庄镇的汶阳田农高区为农服务中心,该工作室发挥农业系统党代表农技专业特长,围绕耕、种、管、收、贮、销等环节,采取进村入户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线上线下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普讲座、农技知识宣讲、农技推广等专业服务,在田间地头践行初心使命,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立这个工作室,我们的初衷是实实在在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让农民种养有技术保障,帮助他们增收致富,为肥城的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发一分光。”邓淑珍谈起建立工作室的初心,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情。
今年5月份,有几个大户反映小麦出现了病害,不知道是啥病,也不知道如何防治。党代表服务团队积极行动,用3天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在肥城市范围内实地考察小麦病害情况,最终确定是小麦赤霉病后制定防治方案,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指导科学防治,挽回经济损失预计5000万元。“我们工作室了解情况后,立刻采取行动,让肥城市小麦免受赤霉病的侵害,确保了肥城市小麦的丰产丰收,让农户把心放在了肚子里。”邓淑珍开心地说着。
此外,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农户种养情况,邓淑珍党代表工作室还建立了党代表接待日、党代表活动日制度,固定每月5日集中活动和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驻室接待、走访调研、技术指导。在邓淑珍党代表工作室的带动下,肥城市400余名农技服务队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农技下乡、专家义诊、入户培训等。
一个长在田间地头的工作室,背后是严谨的体制机制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做支撑。据了解,该工作室按照肥城市委组织部“五有五公开”的标准打造而成。“五有”就是有明显标识、有基础设施、有工作制度、有规范记录、有活动经费;“五公开”就是党代表照片、姓名、职务、特长、联系方式要公开。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0余场次,举办无人机操控等特色培训班8期,服务群众20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