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8日讯(通讯员 李萌萌)今年以来,泰安银保监分局统筹部署国家和省、市的惠企利民金融政策,持续推动辖区银行保险业回归本源本位,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银保合作,加大银税合作进程,完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截至9月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82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较年初增加9382户。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52个百分点。
立足把握“新形势”,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加强政策部署。分局党委积极研究政策部署,印发文件20余份,加强政策传导,并通过银企对接会、专题调研、年度审慎监管会议等现场传达监管精神,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开展政策宣导。组织全市普惠金融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推进会,要求机构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打造“一把手工程”,夯实制度保障,发扬“三种精神”。监管引导各机构打造“一把手工程”,制定普惠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抓牢、抓实“六稳”“六保”工作向深向实发展。
力争实现“新突破”,稳步提升金融质效。分局持续推动银行机构出台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获得便捷性的实招、硬招,强化融资对接服务主动性,建立“统计分析、季度通报、正面激励、负面督导、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发挥监管引领,建立问责机制,构建信贷支持政策有力度、融资服务有温度的金融营商环境。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平均办贷环节4个、平均办贷时间5.46个工作日、平均申贷所需材料7.32件,均优于全省既定目标,信贷获得性和便捷度持续改善。
推进工作“新进展”,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指导全市银行业严格贯彻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惠民政策,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截至三季度末,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对困难企业通过展期、延期和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提供贷款金额2145户、246.69亿元,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信贷余额86.08亿元。引领金融机构持续优化支持民营企业主体生产经营,锚定年初银保监会监管指标,优化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辖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08.64亿元,较年初增速12.2%,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786.36亿元,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的56.01%,占比较年初提高0.5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余额占比10.76%,较年初提高6.03个百分点。
构建联动“新体制”,拓宽银行获客渠道。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泰安市税务局举办银税合作签约仪式,银税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畅通双方交流机制,推进税务部门加大纳税信息共享力度,进一步拓展至辖区全部银行机构,同时持续推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银税互动”业务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指导辖区银行机构接入银税互动平台,实现全部银行机构除科技基础较为薄弱的村镇银行外“应接尽接”,立足自身实际加强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助力精准营销、风险管控,各接入平台的银行机构年内均有望实现业务突破;定期开展统计分析、监管通报,开展窗口指导,完善监管手段,持续传导监管压力。截至9月末,辖区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3.94亿元,较年初增长38.42%,同比增速58.84%,其中信用贷款占比93.1%。
引领开拓“新举措”,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分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增进行业互信,着力打通银保合作中存在的“中梗阻”,搭建双方交流平台,畅通双方交流机制,加强宣传推广,推进银保合作进程。加强监管督导。分局压实机构主体责任,要求制定银保合作方案,加强内部联合,多次开展实地调研,推进银保机构向上政策的争取、研发个性化产品,强化正向宣传激励、负面考核督导双向协调机制,不断传导监管压力,逐渐形成示范效应。银保合作逐步推进。辖区银保机构探索银保合作模式,解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农户耕种养殖面临的融资难题。如阳光财险加强客户营销和风险防控,实现“信贷+保证保险”商业可持续,承保利润占比67%;中华财险泰安中心支公司“光伏贷+财产险”,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1月至10月累计为400余户农户融资41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