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刻学习领悟《决议》内容 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深刻理解“人民江山观”的丰富内涵
坚守育人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 汲取前行动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育人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泰山学院 张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气势恢宏,震撼人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新时代,昂首阔步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主动做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推动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持续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要学懂悟透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准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自主学习与辅导报告相结合、研究阐释与交流宣讲相结合、精读文本与感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加强思想淬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只有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才能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才能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要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问题特别是一些歪曲、扭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要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教育的初心使命,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思政课教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政课教师要站稳讲台,守好讲台,就要守好我们的学生。要走近学生,倾听学生,了解学生诉求,回应学生关切;要“善用大思政”,及时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好全会提出的重大观点、重要论断和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过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投身伟大事业,自觉担负起“强国一代有我在”的时代使命。

积极担当作为。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而且要把学习效果切实转化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思政课教师担当作为的最大着力点,就是要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担负今天的时代使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八个相统一”,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厚理论,通过生动有趣、具体形象的故事、实例,传播真理与思想,塑造生命与灵魂,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激励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奋斗融入强国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