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9日讯(通讯员 冯巧玲)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通知》精神及省文明办《关于印发〈山东省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我市按照试点(肥城市为省级试点县)先行、其他地区逐步推开的思路,稳步推进、高标准开展了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
我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共建成118所乡村“复兴少年宫”。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现有场地,划出相对独立的区域,开辟活动空间,增加活动设施。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服务阵地从学校向乡村延伸,服务对象从本校中小学生扩展到向周边少年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免费开放。统筹协调共青团、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打造“儿童之家”“4点半课堂”“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实现共建共享。
我市建立了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的辅导员模式,聘请道德模范、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五老”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等担任义务辅导员。目前,我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志愿者辅导员达300余人。同时精心设计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项目,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及音乐、舞蹈、球类、棋类等活动,现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900余次。
通过试点带动、全面推进,我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初现成效,成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