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4日讯(通讯员 丁伟 窦丽莹)近年来,泰山区泰前街道在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广大群众打造了一个和谐、宜居、多彩的新家园。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前街道不断完善和发展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动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把养老养生和旅游文化作为东部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先后引进了亲和源、泰山颐养城等项目,顺利完成项目征地拆迁、手续办理等工作,实现了项目快速落地建设。依托泰山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旅游产业,重点建设白马石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园,水牛埠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打造了曳尾园、麓垚山居、泰山静舍等精品民宿项目,形成魅力独特的民俗旅游观光带,为旅游民宿集聚区试点先行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泰前街道始终把民生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婴幼儿照护服务“从无到有”的突破,打造了托幼服务“泰前样板”;全力以赴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圆满完成了王家庄、东西城、下梨园城中村改造土地腾空,累计腾空土地1600余亩;结合卫生城复审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为辖区居民创造了一个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嘉德社区、水牛埠村建设了“幸福食堂”,成功解决了20名低保困难老人免费吃饭问题。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有效打造“15分钟公共阅读文化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阅读需求,新建了大千书房、文友书房、泰山区图书馆泰前分馆3处泰山书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舒适的优质文化阅读服务。泰前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精准聚焦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演出节目形式,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劳动节、重阳节等举办系列文化惠民巡演,不断输出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产品,这些文化节庆活动已成为社区群众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