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2日讯(通讯员 王勇)村里遇难题,“吹哨”镇里帮解决,今年以来,肥城市委编办推动“属地管理”下沉,把“乡呼县应”机制延伸到镇、村(社区),全链条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乡村善治的“肥城模式”。
通过完善党委主导、支部落实、“三级书记”负责的工作机制,肥城市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善治的部署、落实、检查、考核评比、成效追踪、群众满意度反馈等全过程。通过专题培训、定向帮包、新老结对等方式,社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乡村振兴能力、服务水平大幅增强与提升。同时,肥城市将代办员、联户党员打造成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开展代办服务,可以代办的,统一到镇便民服务大厅“代替办”;须由群众本人办理的,代办员“领着办”;群众身在外地的,代办员“帮着办”;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接到需求后“上门办”。同时,依托服务建安平台App,增拓便民业务办理模块,实现在线咨询、在线办理,做到“足不出户、一键联通”。
在深化属地管理过程中,肥城市探索了市、镇两级“吹哨报到”。社区(村)吹哨镇(街)报到,对应镇(街)职责,划定村级吹哨范围,明确社区(村)综合治理类、市场监管类等五大类吹哨事项,切实发挥镇(街)“四个平台”作用,推进镇域范围内“呼应联动”,做到“事不出镇”。对无法在镇域范围内解决的事项,启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呼叫”市直部门处理,与市级部门共同研判、制定方案、及时处置,进一步健全了解决问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