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世界意义
领悟全会精神 促进思政育人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世界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中共百年提炼出的这十条宝贵经验,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从世界意义上看,这些经验对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建构国与国之间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的新型关系、超越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均势”和“霸权”的嬗变逻辑、为世界政治稳定和有序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重大价值。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才起飞”。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的窘困促使世界各国深刻反思,如何勘正资本主义国家所制造的世界经济乱局,提振国际经济颓势,从战略思维来看,这就需要一种不同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新的运思和智慧,这种运思和智慧必须摒弃以征服和暴力为特征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帝国文明观,取而代之的必须是一种和平、绿色、中道的新型文明观和外交理念。

“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霸权主义作风正好相反,我国外交从毛泽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从建国初期反对帝国主义霸权外交到国际交往中坚守“不结盟”原则,中国一贯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国际间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本立场,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强调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对中国外交向何处去的正确判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在不同的场合,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巴(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拉丁美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多个“命运共同体”。

“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终结了霸权主义国强必霸的思维逻辑,是曾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文明型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国家间和睦相处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与霸权主义主张的黩武暴烈不同,其理论特色是低碳、绿色的和平主义,讲求的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目前已经建构起“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外交框架,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信守“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

从本质上看,“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这种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在承继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顺应当下经济大势,关注全人类福祉,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坚持世界和中国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总结的,中国坚决反对国家间你死我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法则和残酷竞争,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协调前进,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富强为根本宗旨。中国“坚持胸怀天下”的国际意义,就是要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唯我独尊的单边思维,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通过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互惠互通,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圆致富梦、大同梦。

展望未来,在“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指导下,在各个领域,中国将围绕理“理论创新”和“统一战线”等与国际社会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打破国际关系的“均势”和“霸权”的二元嬗变逻辑,从非此即彼的二元摆动状态中恢复一种理性中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秉持国际平等正义原则,讲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追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意欲形成的是存异求同,天下一家的和合局面。着眼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超越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代之以交融、和平与团结的姿态与信念。

□泰山学院 李聪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