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0日讯(通讯员 郭晶晶)今年以来,东平农商银行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指引,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深耕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10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90.78亿元,较年初增加11.32亿元。
“产品+客户”,坚持靶向施策。该行以优质信贷产品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四张清单”,筛选企业信息,细分名录,多渠道对接“关键人”,带动企业贷款增户拓面,确保快速有效走访对接。加大基础客户和行业客户信息采集和营销力度,结合“百行进万企”“首贷培植”等融资对接活动,通过开通电话营销热线,实地走访“上门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量体裁衣”,制定金融服务模式,累计走访企业410余家,首贷培植企业9户,发放贷款3400万元。
“业务+服务”,实现银企双赢。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和信息服务,推广“创业担保贷”“鲁担惠农贷”“鲁青基准贷”“退役军人创业贷”等政策性贴息贷款,最大程度争取优质客户。以“金融辅导进企业”为抓手,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厂房,向企业精准解读各项金融政策,全面、有效了解企业财务、经营和融资情况,引导企业科学规划、高效经营。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发展活力,做强、做优服务文章。
“分析+评价”做实贷后检查。建立信息交叉分析制度,综合利用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手段,线上、线下立体渠道,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强化信息交叉分析与验证,运用信贷系统预警、第三方平台数据、电话回访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建立贷后检查质量评价制度,每季根据上季度贷后检查短板,动态制定当季贷后检查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客户经理开展当季贷后检查评价,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建立“走出去”学习制度,积极寻标、对标,学习他行先进管理经验及开办产品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