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文洁 尹燕红
36年默默守护在青云湖畔,救起落水人员16名,义务参与打捞溺亡者40余次,15次参加水上搜寻救援行动,协助寻找50余名意外走失人员……每当青云湖周围出现落水事件,几乎都会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新泰市青云街道管家洼村村民赵利。自17岁起,赵利凭借良好的水性在青云湖边做起了义务救人的公益事业。几十年来,他不畏艰险一次次挺身而出,搭救意外或故意溺水的人。正是由于他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许多家庭免于破碎。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名单公布,赵利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
赵利说:平凡人做平凡事,得到认可很高兴
“我觉得我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比别人做得多了些。能够得到党和政府、群众如此高的认可,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同时,这份荣誉对我来说也是一份责任,激励着我将志愿服务的信念一直坚持下去,以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中,为大家多做实事。”谈到这次获奖,赵利难掩激动的心情。
赵利今年53岁,受当过海军的父亲影响,他从小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并且练就一身游泳的好本领。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救人的经历,虽然已过去30多年,但赵利依然记忆犹新:“那是1985年冬天,有名儿童和伙伴在青云湖边打闹时不慎落水,小孩本身不会游泳,加上惊吓,越挣扎离岸边越远。”赵利闻讯跑过来时,眼瞅着小孩冒着水泡沉了下去,他赶紧扒了衣裳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在水里找了好几圈,最终在大家伙帮助下,赵利将孩子托出了水面。他自己爬上岸的时候,腿上被岸边的石棱子划得全是口子,那一年赵利年仅17岁。
是什么让尚且稚嫩的他在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赵利回答,是父亲的一句话:“见死不救,有罪。”当时年幼的他见父亲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撇下自己去救落水人员后,他不理解,父亲就是用这样一句简单却质朴的话,教导着他做人的道理。而这句话也像灯塔一样,指引着赵利在今后的志愿服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36年的义务救援生涯,有孤单也有不理解,有掌声也有遗憾。“时常有人会问‘别人给你多少钱,让你一次次差点把命搭上?’我告诉他们,只要有人落水,我就会救,不图别的,就图个心安!”赵利回忆说,20多年前,也是在青云湖边,他遇到了一个17岁的落水男孩。在他拼尽全力游向男孩时,他看到孩子眼里对他的期盼。可就在距离孩子10多米时,孩子的体力渐渐不支,赵利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放弃了挣扎,那一瞬间孩子脸上的绝望表情让他至今难以释怀。“当听到孩子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知道,孩子走了,这个家也毁了。”
从此,每一次救援拼尽全力,让自己不留遗憾,成为赵利的救援信条。自17岁第一次救人以来,赵利救起落水的老人、妇女、儿童共16人,义务参与打捞溺亡者40多次,但他从没贪图过别人一点好处,也没拿过任何人一分钱的报酬。每当提起赵利,村民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他用自己的那份执着默默承担起“青云湖守护者”的责任。
家人说:挽救别人生命和家庭,我们为他自豪
“奖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家人的一半,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11月6日下午,刚从北京返回家中,赵利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奖章与家人分享这份荣誉。捧着这枚沉甸甸的奖章,听着丈夫质朴的“告白”,妻子忍不住眼含泪花。正如赵利所说,这么多年,在他面对质疑、不理解的时候,他能坚持下来,离不开妻子的支持。
“他人老实,性子直,又乐于助人,所以我没有不理解他,一直都很支持他。他救援不单单救的是一条命,还有他们身后的家庭,我很为他骄傲。”说到赵利的救援工作,妻子一脸的自豪。也正因为赵利的善举,一些被救者也成了赵利亲人一般的存在。
2005年,新泰市东都镇余粮庄村村民田茂新到青云湖游玩,不慎从船上跌落入水。当时,赵利像往常一样在湖边巡视,发现有人落水后,什么都没想,及时下水将落水者救了上来。看到人没事,赵利这才松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事后,经过多方打听,田茂新家人终于联系上了赵利,当得知赵利多年来的善举后,他们连连称赞。从那以后,两家从未间断走动,十几年来,他们把赵利当成亲人,无话不说,相处融洽。
俗话说,水火无情。每次赵利出任务都游走在生死线上,开展救援难免受伤、遇险。赵利妻子回忆,有一次赵利从石头窝里捞人,上来时头上碰了个大口子,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