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市统计局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目标引导工作、以考核检查工作、以评比促进工作、以绩效激励工作”的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细化、量化、固化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市统计工作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强化绩效目标,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绩效目标是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始终的主线,是预算资金安排、事中绩效跟踪和事后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市统计局按照“花钱要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制定《泰安市统计局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预算绩效组织管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绩效目标管理,紧密结合统计调查业务特点,分别设置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以可量化、可审核、可监控、可评价为标尺,使整个绩效指标体系量化、直观、便于考核,进一步推进全局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合理化。市统计局通过强化绩效目标,紧紧抓住预算绩效管理的“牛鼻子”,带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在省统计局业务工作考核中,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强化绩效监控,预算执行监管到位。绩效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市财政局对绩效跟踪管理的要求,市统计局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及时掌握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实施进程和资金支出进度,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对执行缓慢的项目进行督促,构建起“全覆盖、全参与、全规范”预算管理闭环模式,不断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彻底打破以往先切块安排资金再找项目笼统的编制模式,聚焦重点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将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2020年以来,对列入市政府“十百千”工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做好普查经费使用的日常监督,监控经费使用进度,定期对资金支出进度进行跟踪分析,从严控制开支,并对“两员”补贴经费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泰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高质量开展。市统计局被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总结表彰会上作为国家级先进集体代表上台领奖。
强化结果应用,预算保障效果明显。市统计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绩效目标结果应用,围绕市委、市政府“七个走在前列”、建成“五个名地”奋斗目标,主动在服务全市大局上担当作为。开展“入库纳统”攻坚行动,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2320个,新纳入“四上”企业库企业900余家。狠抓基层统计人员力量配备和素质提升,持续推动基层统计人才培育工程落实落细,全市有8名同志享受省级补贴,40名同志享受市级补贴,71名同志享受县级补贴,基层统计人员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结合开展“统计服务千企百乡”行动,组织统计人员深入企业、项目宣传统计法,规范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市、县、乡三级统计机构实现服务“四上”企业全覆盖。今年以来,共撰写各类统计分析报告190余篇次,信息分析被国家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局采用,居全省各市第一名,依托《中国信息报》《泰安日报》《泰山晚报》等刊发统计稿件50余篇次,精心打造《统计快报》《统计专报》《数说发展》55期,每月在泰安电视台《泰安新闻》推出《统计之窗》专题栏目2至3期,发布“泰安统计”微信、微博、头条号信息90余条,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说服力和统计分析的前瞻性,真正做到服务基层有温度、服务决策有深度、服务公众有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