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汶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泰赋
苏东坡的乐观人生
金秋畅想曲
爱我所爱 无问西东
写意田园
小院春秋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院春秋

 

□赵家栋

我生在解放初,17岁豪情万丈把军参,17年后,从祖国西北边陲转业回到泰安。那时,从农村入伍的我,希望城里新居有个幽静的小院。可是,到退休时,我的梦想还是梦。

有梦就去追,追了不后悔。回故乡,定居泰城,雁来雁去几春秋,草绿草黄几冬夏。一路走来,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阔,从我现居的金山,到故乡金牛山,约15公里路程,上小学时,我进城到烈士陵园扫墓,要走三四个小时,现在坐上免费的公交车,打个盹儿的工夫就到村口了。我,想起了故乡的小院。

故乡的小院,北窗外是原野、泰山,院南门外是条季节河。院内5间堂屋前,有块篮球场大小的空地。我在家是长子,下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长大后一个个犹如梁上的雏燕飞离了家门,父母去世后,荒芜的院子,成了鼬、猬和鸟的乐园。退休前,我重整院落,新房居住,旧屋留下我童年的回忆。院里那口土井还在,星星是井的常客,井中那轮月亮,依然圆润。

50年前,我告别故乡时,院子里那棵茶杯般粗的香椿树,而今已一搂多粗,它盛夏开花,金秋时节种子随风自然飘落。为防止杂草丛生,我重整土地,栽上果树,种上农家四季蔬菜,保护好鸟类,让它们帮我捉虫,用草木灰等取代化肥,不到万不得已不喷洒农药。如蜗牛成灾时,我按照农家土法,在蜗牛必经之路洒上生石灰,放养蜗牛的天敌癞蛤蟆,效果颇佳。将杂草沤成绿肥,辅以豆渣使用,农作物生长后劲儿十足。

春回大地,俺家小院里的樱花、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花香蜂蝶来,“嗡嗡嗡……嘤嘤嘤……”是蜜蜂忙碌的歌声。院内的泰山香花樱桃,花香似桂花,果实形状似桃子,岱下独有,是大汶河畔老友李文安发现、命名的;泰山珍珠油杏、泰山珍珠油桃,是我发小、战友张承安命名的,他是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花开,我乐;花落,我也乐。因为,花落了离吃上甜美果实的日子就近了。

初夏,院子里皮薄、汁甜、不宜储运的本土樱桃,把太阳的色彩浓缩成乡情,我邀亲朋好友来尝鲜,农家饭食头茬红根白面韭菜饼浓郁的芳香,伴着亲友们的欢声笑语溢出小院。

今年,我在房前栽了两三棵辣椒、三四棵茄子,种了一畦大葱、一畦韭菜、一架豆角,大块地种的是玉米和黄豆,篱笆墙上,开黄花的是丝瓜,开白花的是葫芦,开五颜六色花的是扁豆。

立秋前后,我回小院抢种抢收。抢收玉米、黄豆,颗粒归仓,“粒粒皆辛苦”;抢种萝卜、白菜,末伏“秋老虎”天闷热,衣服可拧出水,“汗滴禾下土”。忙碌着,快乐着,金风送爽时,我在地里撒下油菜、芫荽、菠菜种子,种上来年春天的希望。给萝卜白菜间苗、施肥、浇水,绿叶渐渐铺满菜地,开潜水泵灌溉时,我喜欢坐在斑驳的树荫下,看义务帮我捉虫的鸟儿们饮水、梳妆。

小雪之前,我约亲友们一起来收院子里那“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萝卜、白菜。冰封大地前,为减少来年虫害,我把庄稼地深翻,冻死越冬害虫和虫卵。

春生夏长,秋储冬藏,一年四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健康。我想,退休后自己种点儿蔬菜、杂粮,少到市场上购买,也是对社会的一点儿贡献。我退休后,生活有养老金,看病有医保,出行坐公交车免费,回故乡小住,有妻伴,有儿扶,远离了城市喧嚣,静听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夫复何求。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