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牢人民至上意识,以抓铁留痕的担当、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业综合监管,持续优化卫生健康服务环境,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一个“放”字,我市扎实做好卫生健康政务便民服务,营商环境再优化。我市全面实行“一网办”,按照最小颗粒化的要求,健全完善服务清单,14项进厅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大力推广“一次办”,利用互联网手段对服务流程进行重塑,推动“一件事一次办”的套餐式服务。其中,“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等服务事项在手机端上线,让群众足不出户实现“掌上办”;持续压缩办事时限,将办结时限由原来法定的60、45、10个工作日平均压缩为5个承诺工作日,40%的事项在1天内办结,提前和即时办结率达100%;推动办事群众“少跑腿”,取消证明事项18项,高频事项服务材料减少比例40%,4个事项做到了即来即办,6个事项实现“零跑腿”。
聚焦一个“管”字,我市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群众就医安全有保障。自全面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以来,我市二级医院668项、三级医院932项制度规范得到健全完善,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我约束管理体制,我市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或指定科室,加强依法执业自我检查、自我管理。此外,我市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市级卫生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搭建综合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了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社会监督,着力打造“智慧卫监”。
聚焦一个“服”字,我市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卫生健康服务称民意。分级诊疗见实效,全市建立县域医共体14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8个、远程协作网3个,分级诊疗县域患者就诊率90%以上。市中心医院牵头市直医疗机构和各县(市、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成立泰安市医疗发展集团,实行“六统一”管理,畅通人员上下流动、资源整合共享、患者双向转诊3个通道,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垂直下沉。基层机构标准化,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由九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并完成了第一轮乡镇卫生院等级评价,达到国家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数量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医改降费惠民生,我市全面推行日间手术,同种术式费用平均下降20%以上,落实药品、耗材集采制度,推行联合议价,87个药品平均降价53%,39个药品平均降价67.3%,高值耗材平均降价70%多,群众就医节省医疗费用3.2亿多元。一老一小保服务,我市落实老年人电子优待证优待政策,老年人凭身份证或电子优待证“一证”享受优待政策。同时依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建婴幼儿照护专家咨询团队,成立市、县、街道(乡镇)三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利用村(居)计生服务室,建立“健康自测小屋”,在城市社区率先建起90家婴幼儿“成长驿站”,为辖区家庭提供免费开放的自助式、互助式亲自活动场所,构建“15分钟社区便捷照护服务圈”;出台《泰安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婴幼儿照护工作进行规范,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化解带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