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环徂徕山路等重点道路年底通车
“AI肺计划”泰安市万人肺癌早期公益筛查活动启动
我市多个街道乡镇 组织爱老敬老活动
立足审计监督职能 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示范作用
岱岳区“企业开办一窗通” 实现一次办结
光荣“坝上人” 防汛不含糊
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从实践起步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荣“坝上人” 防汛不含糊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郑凯 魏宁

汛情就是命令,东平湖防汛工作关系着金山坝后12702人的安危。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严守“确保人民安全、确保大坝安全”两条底线。金山坝“战场”上众志成城,书写着抗击汛情的壮丽篇章。广大干部群众冲锋在前、持续作战,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奉献感召社会,这些“坝上人”成为群众眼中守护家园最亲切的人。

东平湖水位

较2日最高水位降低0.32米

随着天气转晴,东平湖上呈现出天高云淡的美丽景致。与此前的阴霾相比,晴朗的天气不仅让持续作战的防汛人员身心愉悦,也为防汛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10月11日16时,东平湖最高水位42.15米,较10月2日的最高水位42.47米降低0.32米。金山坝不长,5.4公里的长度相较于东平湖周长仅是零头。金山坝很长,堤坝背后是27个村、12702名需转移群众的安危,任何一处险情,都可能让群众陷入困境。

汛情发生以来,省、市、县高度重视,集合各方力量,全力打赢东平湖防汛抢险攻坚战。金山坝上,党员干部群众栉风沐雨,堤坝上除险加固的场景历历在目。同步开展的群众转移准备工作细致入微,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转移不漏一人、秩序不乱、人心不散,让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目前,由于水位仍然超警戒线0.43米,防汛人员持续作战,全力确保人民群众和大堤安全。

“坝上人”守护群众安危获赞许

堤坝上,防汛人员接续奋战的场景感染着湖区群众。他们用“坝上人”这样的朴素词汇,传递着自己对这群守护家园的防汛人员的感激之情。戴庙镇戴庙村位于金山坝后,距离大坝仅有千米。如果发生险情,戴庙村可谓首当其冲。这里的群众在各级动员下,已经做好了随时转移的准备。村民王步香今年82岁,她和老伴搬进临街的房子已有15年。相较于湖区内的低矮平房,王步香家的二层小楼在村里可谓体面,但面对汛情,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纵有不舍也必须舍弃。“汛情发生后,县里、镇里以及村里的干部给我们做工作,讲转移的路线和安置的地点。这是为我们的安全考虑,我们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都说我们舍小家,其实真正辛苦的是这些没日没夜防汛的‘坝上人’。”王步香说,他们在湖边成长,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从心里并不害怕水,“看到堤坝上的那些年轻人冲锋在前,就想到了我们年轻的时候。现在我们年龄大了,有他们在,心里感觉更踏实。”王步香说。

戴庙村村民王守银今年76岁,此次防汛中,他加入巡堤队伍,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查找堤坝上的险情。“我们从小与水打交道,对于巡堤有些经验。现在重活干不了,通过巡堤,力所能及地分担下压力。”王守银说,在巡堤过程中,他见证了广大防汛人员为守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大风大雨中,大家跳进水里铺防水布,搬沙袋,他们都是好样的。有了上级的统一领导,大堤险情得到及时处置。他们守护的,是我们住了几十年的家。”王守银说,这些防汛的“坝上人”能吃苦,他从心里对这些年轻后生感觉亲切。

战汛力量持续作战书写荣光

随着汛情逐步稳定,排除内涝的攻坚战已然打响。连日来,抽水机的轰鸣声响彻内涝区。记者见到村民陆书作时,他正在自家的地里排涝。“我们村地势低洼,雨水都汇聚到田里。村里已经组织排涝3天了,估计再有2天就能排完。”陆书作说,东平湖水缓慢下降,在确保大堤安全的同时,镇、村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开展排涝工作。联系抽水机、安装设备……每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无论是防汛,还是排涝,党和政府都把我们的安全和生计放在第一位,为我们细致考虑,周到服务,我们感觉很温暖。”陆书作说。戴庙村党支部书记徐明盛介绍,该村有3000多亩地,经过连续排涝,内涝情况逐步减轻。他们将全力推进排涝工作,确保秋种顺利进行。

目前,东平湖防汛工作仍在进行,战汛力量信念坚如磐石。“无论是在防汛的战场上,还是在排涝的田间地头,我们将续写‘坝上人’冲锋在前、攻坚克难、持续作战的荣光。”一线防汛工作人员坚定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