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56万亩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乡村振兴庆丰收 美好生活感党恩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昔日荒坡岭 今朝果飘香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 第二十八批涉及我市群众信访件
专班立即赶赴现场 企业停产进行整改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岱岳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特约记者 李庆林

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研讨,一场场干货满满、热气腾腾的宣讲,一桩桩解民忧聚人心的实事……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岱岳区上下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学史力行,以行践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岱岳区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基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聚焦民生福祉

让百姓生活更舒心

一碗暖心粥、两三家常菜,桌面抹得干干净净,席间欢声笑语不断。近日,粥店街道李家庄社区暖心食堂正式投入运行,为“空巢”老人和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一餐热饭,有效解决了当地老年人吃饭凑合的问题,这是岱岳区建成并运营的第52处暖心食堂。

“孩子在外面工作,以前自己在家做饭随便吃两口,现在来这里能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温馨而又快乐。”社区居民说,在暖心食堂不仅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在饭罢休憩一会儿,感觉特别充实。截至目前,岱岳区已建成并运营暖心食堂52处,受益老人达5000余人,暖心食堂初步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

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岱岳区不仅让老年人吃得好,也让他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在道朗镇,一群身着“泰安小美”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进村入户,帮助村里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申请、打印健康码,方便农村老人出行。“道路依山而建,免不了有一定的地势落差,若是不能坐公交,老年人去镇上打印彩色健康码还真是不方便。”该镇团委书记王乾菊说。

这支爱心队伍中,有入党积极分子,也有共青团员。他们逐户询问,帮老人打印彩色健康码。“全区有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累计为3000余位60岁以上老人送去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一线贡献青春力量。”团区委书记张胜宁说。

岱岳区依托信息化建设,让难点、痛点和堵点变成亮点、特点和闪光点。在便民惠民的道路上,岱岳区医保局通过推出惠民利企大数据创新应用项目,使职工个人账户刷卡实现省内“一卡通行”、333家定点机构实现“一卡通行”。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事前事中智能监管全覆盖,促进了诊疗行为规范,大大降低了医保基金事后结算的违规风险。

“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全面开通后,打通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使用的区域限制,彻底解决了医保个人账户只能在本地使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方便了参保群众。”岱岳区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岱岳区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在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暖心食堂建设和重点群体就业、困难群众救助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等方面用情用力,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水平,拓展保障范围,不断做大“民生蛋糕”。

聚焦城乡建设

让群众生活更宜居

伴随着沥青摊铺机的阵阵轰鸣和路用机械、工程车辆的穿梭往来,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呈现在眼前。姚下路是连接祝阳镇和下港镇的交通要道,也是岱岳区东部乡村振兴的“动脉”。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