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郑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泰汶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岱岳区道朗镇城子寨村,一串串晚熟谷子穗粒饱满,随风摇曳,画出一道道优美弧线,勾勒出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曾经的贫困山村因发展谷子产业而改变落后面貌,步入小康后又紧抓乡村振兴的契机阔步前行,村民腰包鼓了,村里的环境美了,大家的盼头更足了。
小山村充满丰收喜悦
城子寨村这个坐落于道朗镇西南丘陵之中的小山村,一直因闭塞而鲜为人知,但说起这里盛产的小米和村民制作的茶汤,许多人都会感叹:山里人的淳朴浸润在浓浓的米香之中。城子寨村特殊的土壤培育了口感独特的小米,千百年来传承的技艺造就了香味浓郁的茶汤。如今,香飘四方的小米不仅登上央视《美食中国》栏目,更成为各大展会上具有泰安特色的知名农产品。这不仅让城子寨村收获了众多“粉丝”,也让曾经的贫穷山村走上小康路,迈出振兴步伐。
9月22日,在城子寨村,一个个籽粒饱满的玉米与一串串晚熟谷子随风摇曳,房前屋后的地面上,铺展着一片片金黄色的穗粒,描绘着丰收的景象。在城子寨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伴着木勺与铁锅的碰撞声,一勺勺香气浓郁的茶汤出锅,晾晒后迅即装袋,被送往市民的餐桌。今年51岁的史娟是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岱岳城子寨茶汤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从备料到磨粉,从炒制到包装……茶汤制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在她看来,走得多了,看得勤了,产品的品质才能始终如一,城子寨村的品牌才能叫得更响。
“对于我们来说,今年有太多的喜悦。村里的谷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谷子产业发展中。我们的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闯市场有了更足的底气。我们制作的茶汤登上央视美食节目,许多客户慕名而来。”史娟说,从事农业种植非常辛苦,但看着曾经的“小打小闹”日渐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好产业,他们从心里感到高兴。“村子的知名度提高了,我们的小米和茶汤逐渐打出了品牌。”史娟说,普通小米价格在6—16元/公斤,由于品质优良,他们村生产的小米市场价达到24元/公斤,茶汤价格达到4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为确保品质,人工炒制茶汤需要半小时。我们根据产能加工定制,中秋节期间卖出了2000余袋茶汤。”史娟说,品质如一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在践行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承诺。
摸准带动村民增收的“门道”
说起这些年的发展,史娟感慨颇深。她说,作为城子寨的媳妇,自己不仅见证了村子贫穷的过去,也见证了村民致富奔小康、朝着乡村振兴迈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