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东平·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平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组织观看《“疫”线党旗红》专题片
“晒、晾、评”促提升
泌尿外科的辛勤耕耘者
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声 明
我们正青春 奋斗正当时
反诈宣传面对面 守护好群众“钱袋子”
声 明
公 告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平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本报8月30日讯(通讯员 李虎)8月16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关于公布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东平县(渔家文化)获此命名。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省于今年5月启动开展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此前已被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需要重新申报参加评审。申报内容要求为当地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经各地市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全省共有62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本届“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将从被命名单位中择优推荐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平县特色民间文化艺术“渔家文化”以端鼓腔、渔鼓等曲艺形式为载体。其中“端鼓腔”又称“端公腔”或“端供腔”,传说始于唐朝贞观年间。流传于东平湖的端鼓腔,在清代后期由微山湖传入。一开始,端鼓腔只是神汉敬河神仪式上所唱念的‘咒语’,后来逐渐增加神话故事,变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现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渔鼓也叫渔鼓道情,当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东平渔鼓现为市级非遗项目。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