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兴
地处泰山脚下、大汶河南岸的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和生态优势,齐心协力谋发展,短短几年就如涅槃的凤凰,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事业蒸蒸日上,有诗云:“条条大路畅,绿水碧波荡。人说东庄好风光,日夜人欢唱。美丽东庄,儒风东庄,幸福大门敞。”
这一切,都浸染着革命先烈的不朽心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泰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一块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是一块英雄迭出的土地。八路军高级将领徐向前、罗荣桓、朱瑞、陈光、肖华、陈士榘、韦国清、林乎加、杨勇等曾在此住宿。一一五师、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往来其间,人民群众做鞋、磨面,拥军支前,呈现的是一幅军民携手抗战的感人画面。
今年建军节过后,我来到东庄镇亲身体验“红色之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历史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一下子回了那段轰轰烈烈的抗战岁月。据介绍,宁阳县有革命烈士1000多位,仅东庄镇就有近300位,著名的有朱蓂阶、陈秀英、徐克俭、许德臣、钟兰坡等十几位。
碧血丹心照汗青
我们来到东庄中心幼儿园,拜谒泰宁边区自治委员会旧址。院子里的一棵大槐树,已有100多年树龄。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向我们诉说着抗日英雄们那可歌可泣的往事。自治会成立于1938年6月,由北大毕业生朱蓂阶任主任。朱蓂阶,名相尧,1900年生于东庄村。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时,他在写给亲友的信中写道:“刻下沪事日亟,日已提最后通牒,大战即在目前,生死存亡,胥系于此。唯我方只要能沉着应战,作持久战,最后胜利尚有望也。”这一正确观点竟与毛主席的“持久战”思想不谋而合,并被抗战的胜利所证实。
1938年1月1日,他积极参加山东省委组织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发出了“为国捐躯何所惧,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誓言。5月,省委派他到东庄创建自治会,建农救会、妇救会、姐妹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六八七团、六八四团经常路过,群众站岗放哨、保护安全,真是“山区处处抗战歌,遍地英雄换新天”。他秘密发展抗日武装,组成泰宁五中队,突然袭击八区伪区公所,消灭伪区长孔昭鉴等11人。1939年,他教育争取了华丰煤矿部分护矿队员,里应外合,打死伪军大队长王宝兰,缴获护矿队全部枪支。1940年3月,他率队向陈美庄据点发起突然袭击,俘虏60多名伪军,消除了一大隐患。1940年秋天,他被选为鲁南行署处秘书主任,后任山东公学校长。1942年10月26日,在上岩峪掩护群众突围时,他不幸受伤被捕。日军认定他是八路军高级干部,把他押至济南审讯,他严词斥敌道:“你们犯下了滔天大罪,是中国人民的公敌,受审的应该是你们。”1942年11月8日,他被敌人残酷杀害。1955年,毛主席亲笔批示朱蓂阶为著名革命烈士。
将帅指路方向明
来到我的老家老庄子村时,村支部书记徐忠志热情地当起了解说员。他说,抗战初期,为便于部队人员来往和物资运输,我党从延安到鲁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条地下交通线。1938年6月,中共曲(阜)泗(水)宁(阳)县委利用该村富裕户陈成乾的家建立了一个秘密交通站。陈家是一个占地面积甚大的四合院,西面为徐家寨,有寨门封锁,十分隐秘。东面临河,胡同很深,一般人不会想到这里会住这么多人。出去东门,就是一片荒野,遇有情况,随时都可以撤离,翻过南面的凤仙山就到了鲁南根据地。当时在陈家住过的我党我军领导人有徐向前、朱瑞、陈光、肖华、陈士榘、罗舜初等,徐向前拴过马的那棵大槐树至今仍枝繁叶茂。陈家后人陈士德说,八路军和蔼可亲,每天打扫庭院,战士们抢着做饭,临走还给现大洋。
望着徐向前拴过马的那棵大槐树,我仿佛看见意气风发的徐帅正站在树下。在1938年9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发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指示,并于1939年5月在山东战区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任命中央军委委员、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为司令员。6月初的一个晚上,纵队在去鲁南时来到宁阳县境内,安全地穿过津浦铁路南驿站以南的三号桥洞,进入老庄子交通站休息。第二天上午,中共泰泗宁中心县委领导下的地方青年服务团前来欢迎和慰问八路军指战员,向部队献上一面绣着“浴血抗战”4个大字的红旗,表示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敬仰。朱瑞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自我介绍说:“我叫朱瑞,我们的番号是第一纵队,司令员是徐向前。”接着,朱瑞给大家谈了抗日战争的形势。他说:“当前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游击战争,统一指挥我党领导的山东纵队及驻鲁和苏北各部队,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朱瑞讲了一个多小时,他那富有逻辑、条理清晰的讲话,使大家听得入了神。最后,他说:“今后在工作上还会和你们地区有联系,希望大家把这里的工作做好,为坚持抗日斗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大家都觉得朱瑞的讲话十分透彻,使大家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如何坚持对敌斗争,打击敌伪军,明确了抗日方向,鼓舞了斗志,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到东庄是在1939年10月。途中夜宿东庄自治会辖区内的官庄村时,他听取了尼山军分区司令员封振武和自治会主任朱蓂阶的工作汇报,对自治会的工作给予很高评价,并指示要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迅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党政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坚强的敌后战斗堡垒。他让朱蓂阶到日军据点说八路军来了,借此给敌人一个警告。日伪军听到打平型关伏击战的一一五师开过来了,吓得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从那以后,气焰再也不那么嚣张了。有一天晚上,天空布满了乌云,任门村据点里的日伪军胆战心惊地躲在炮楼里不敢乱动。半夜时分,不知谁说“外边有动静”,众人大惊失色,果然听见炮楼外的高粱地里传来咔嚓咔嚓踩断高粱秸的声音,他们以为是八路军来了,一边把枪扔出炮楼,一边高喊着:“八路大叔别开枪,俺们投降。”可等了好一会儿,并没有什么动静。有个伪军大胆,伸出头来用手电筒往下一照,扑哧一声笑了:哪有什么八路军?是老母猪啃高粱秸哩。
誓灭倭寇享清平
徐克俭烈士是老庄子村人,和俺父亲是小时候的好伙伴。1942年3月他参军时,家里已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想让他安心娶妻过日子。他说:“打不走洋鬼子,过不成太平日子。”入伍后,他成为山东军区九师二十七团一营一连的战士。徐克俭苦练杀敌本领,进步很快。1945年3月淄博张店战斗打响,他坚决要求担任爆破手,第一个冲了上去,在爆破敌堡时被击中头部,壮烈牺牲。那时,他刚刚20岁出头,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纪。临冲上去的时候,他对同村的战友说:“如果我牺牲了,你们一定要把我送回家。告诉俺爹娘,别难过,为打鬼子死了,俺值。”战友们把他从淄博运回来时,满家人哭得死去活来,俺父亲也是泣不成声,多年后想起来,仍忍不住热泪横流。今年,他的墓迁入了烈士陵园,我和他的侄孙徐国强专门到他的墓碑前,恭恭敬敬地磕了4个响头,告诉他,他和先烈们的血没有白流,后代在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里,生活得很幸福。
我总觉得眼下很多反映地下党与日伪军斗智斗勇的影视片,都没有许德臣烈士的故事那么精彩。他也是东庄村人,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打入日伪内部,建立了地下情报站,掩护矿工收藏炸药,密运给革命队伍。1944年4月,泰泗宁县独立营根据他送出的情报,趁夜袭击华丰煤矿,消灭部分日军,获得重机枪1挺、步枪80余支。他在领导全矿工人大罢工时,引起怀疑被日军抓捕。1945年2月12日夜,他在华丰煤矿西北关大沟英勇就义时,正是4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在我创作的长篇小说《无敌战邮》里,我为烈士树碑立传,只可惜才疏学浅,感觉没有写出烈士的那种浩然正气,对不住烈士抛洒的一腔热血。
“记忆是镌刻在头脑中的历史,记忆是生活凝固成的化石。”不懂得历史,就是无根之木。淡漠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东庄人民没有忘记那段红色的历史,全力打造的东庄红党史记忆展览馆,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平台。
“乡村环境美,红花映绿浪。天南地北迎客商,处处春潮漾。欢乐东庄,仙境东庄,幸福奔小康。”今日的东庄是幸福的东庄、祥和的东庄。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